主题词:

中国钨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及其分布

2008-07-10 中国建材投资网
 
    我国钨矿发现于1908年(西华山),从20年代末到现在,钨矿年产量平均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近年来各级钨矿产品如高级钨砂、仲钨酸铵、钨铁、碳化钨硬质合金等的质量日益提高,堪列世界前茅。

一.中国钨矿床地质特征

 中国钨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可概括为分布广、产地多、规模大、品位高、伴生组分复杂、矿床类型多,特别以高度发育的石英脉型钨矿床著称于世。

 当前,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9个省、市、自治区有钨矿床或矿化点产出,其中有21个省、市、自治区计算了钨矿工业储量或远景预测储量。全国已知矿床和矿化点500多处。在广袤的国土上分布着若干成矿区,尤其在南岭一带,更形成了世界上密度最大的钨矿汇集区。如在诸广山东麓崇(义)一(大)余一(上)犹地区的7800KM?范围内,就汇集了185处钨矿床和矿化点:在盘古山一上坪一铁铁山垅地区的1100KM?范围内就有111处钨矿(矿化点)① 由此可见,钨矿床的分布是成群成带产出的。

 钨矿床的生成环境和产出部位繁杂多变,几乎遍及各个重要地史阶段和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诸如,前震旦纪古老地台区(江南古陆中的沃溪—西安和赣北九岭-高台山等区钨矿床)、加里东地槽区(祁连山塔儿沟、野马滩和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中广泛分布的大量钨矿床)、海西地槽区(新疆天山和华南钦洲地区的钨矿床)和地台区(江西永平钨矿床等),高度发育的叠加于上述构造单元的中国东部燕山旋回的构造化区。断块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钨矿床也产出最多。钨矿床产出的围岩,由前震旦系至上侏罗统,几乎包括所有的沉积建造及其浅变质建造,以及由九岭期至燕山期的新、老花岗岩类,也偶见有一些闪长岩类(广东陶河、江西石雷)。

矿床类型 丰富多彩,确是中国钨矿的一大特色,除现代热泉沉积矿床和含钨热卤水矿床尚未发现,几乎世界上所有已知的钨矿成因类型,中国都有产出。根据成矿温度准则,包括从气化高温到低温阶段各不同环境生成的钨矿{1};按成矿物质来源,分别产出岩控钨矿床、层控钨矿床以及多源复成钨矿床:根据其产状形态,有各种形式是脉型,有整合于沉积建造的层型,也有沿花岗岩和碳酸岩盐接触带形成的不规则矽卡岩带型,依据成矿花岗岩金属来看,常见的有:W-(Sn、Bi、 Mo)、W-Be、W-(Cu Pb Zn Ag)、w-Nb –Ta、W-Au-Sb、W-Li W-Cu-Fe、W-REE等类型。围岩蚀变多种多样,在一般平面上和剖面上都有相似的分带现象。由于成矿有利因素的交互出现,经常在同一矿田或矿床中,形成多型矿床(矿体)的特点,例如石英脉-岩体(细脉)浸染型、石英脉-矽卡岩型、石英脉-层控型、石英脉-斑岩型等。多型共生较为复杂的矿床(田)如湖南柿竹园钨矿床,有岩体内云英岩型-矽卡岩型、叠加于矽卡岩之上的网脉型云英岩及大理石中的网脉型-石英脉型矿床;瑶岗仙钨矿床有岩体内浸染心型、石英大脉型、细网脉型、云英岩型、花岗伟晶岩型和 矽卡岩型矿床。

钨矿床的规模之大也是世界罕见的。仅南岭五省内,已知大型钨矿床达20多处之多,其中某些矿床的探明储量,远远超出国家规定标准几倍以上至10倍以上。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石英脉型钨矿(锯板坑)、层控矽卡岩型钨矿(柿竹园)、花岗岩细脉浸染型钨矿(行洛坑)、似层状钨矿(大明山)均出现在这一地区。此外,在祁连山和秦岭等地,也都有大型钨矿床。

多元成矿是中国钨矿高度发育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于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 壳源、壳幔混源等)①;含钨建造的多层位(元古界、震旦系、寒武-奥陶系、泥盆-石炭系、上侏罗统){2};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变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产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上述种种,都是 世界瞩目的中国钨矿床的重要特征。

二、中国钨矿床成因类型划分

    随着钨矿地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建国四十多年来,先后报道过的钨矿床分类方案不下十多种,各自反映了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重点。

    50年代以前,中国的钨矿床的分类,显然受W.林格仑(1911)、P.尼格里(1925)、史奈德洪(1932)等分类方案的影响,主要在岩浆一元论的基础上,以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为准绳,强调温度、压力和距离岩体的位置。50年代末期,则着重于成矿环境对矿石建造的影响,企图融合成因与工业利用于一体,⑶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钨矿床的发现越来越多,引起人们开始综合考虑成矿地球化学条件、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及成矿岩浆的种种不同来源及其控矿作用的差异等,促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成矿物质的多源化、成矿作用的多样化、成矿时代的多期化,以及多种机制联合控矿的特征,从而导致钨矿床的分类发生了重要变革。

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应用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通过野外实践对矿床成因的研究程度。多元成矿的理论认识应当作为划分钨矿类型的主要依据。

1.成矿物质的多源性:

钨的物质来源总的可以分为岩源和层源两种:岩源是指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岩,钨矿床则为其演化衍生的产物;层源乃指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包括具有固定层位的火山沉积)成矿物质主要摄取于一定层位或一定岩性的地层,由某种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动热变质作用、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作用、热卤水作用、火山喷气作用、表生淋滤作用等)使其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此外,相对矿床位置而言,又有自源与它源之别;自源是就地取材的同生沉积,容矿层即是矿源层;它源则属异地迁移堆积,是受后期地质作用而成矿。上述岩源、层源、自源、它源可以形成各具特征的不同矿床,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构造作用形成多源复成矿床。

2成矿条件的多样性:

钨矿床的成矿条件,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决定着矿床类型的差异,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矽卡岩或似矽卡岩型钨矿床,而硅铝质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导致产生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浆,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浆则形成脉型或矽卡岩型钨矿。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成矿作用的多因性:

主要是矿液性质、成矿环境、围岩条件等。例如不同成分和浓度的矿质,通过不同的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不断与围岩发生作用,必然使其介质的酸碱度、硫氧逸度、盐度、温度和压力等发生变化,在适当的环境中,分别制约着不同类型钨矿床的形成。

    4提供找矿预测信息:

矿床的分类还应当考虑在找矿实践中使用是否方便,特别是能否提供预测找矿的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花岗岩区找矿,就应该考虑不同岩浆成矿系列,从而根据客观地质条件,发现同一系列中的各型矿床{4}。如果是在沉积-变质岩区找矿,就应当考虑特定沉积建造、层位、岩性对供矿和容矿的控制作用。因此,有关岩浆成矿系列和地层控矿条件,不仅是成矿的基本因素,而且可为预测找矿提供必要的信息。根据全国100多处大、中型钨矿钨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应用上述分类原则,我们对中国钨矿床的成因类型建立了“类”“亚类”“型”三级划分单元。

“类”是钨矿床分类的最高级单位。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钨元素由分散集中 —成矿的地球化学演进途径,基本上遵循沉积(包括火山)作用形成矿源层,从而再分两个途径演进:一是经过分溶、重溶间衍生为岩控钨矿床;一是经过种种再造机制以及变质作用,直接以地层为前提形成层控钨矿床。之后,各类钨矿床又经表生氧化淋滤作用,再向沉积转化,形成表生钨矿床。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