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乳业 准入门槛 提高

【中国产经新闻报】乳业准入门槛提高 洋奶粉品牌面临挑战

2009-07-30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以下简称“新政”),旨在全面规范乳业发展。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以下简称“新政”),旨在全面规范乳业发展。这也是自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有关部门对乳业首次作出的全面调整,并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新政策明显的变化在于,对准入门槛有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规定:进入乳制品工业的出资人必须具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强。无疑,这将直接影响企业扩张。按规定,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已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产生鲜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此前为30%),改(扩)建项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此外,还原奶也彻底被禁。

  “还原乳”又称“复原乳”,是指把乳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炼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相关部门此次发布的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对消费者的安全问题着想,一方面也加大了部分乳企的压力,尤其是UHT奶(超高温灭菌乳)企业。

  在我国,近几年是乳业发展的黄金期,一批乳业巨头相继形成,不过多数企业只注重市场,不注重奶源,这也是三聚氰胺事件爆发的原因之一。目前,光明的自有奶源占95%,三元也达到80%~90%,而蒙牛和伊利自有奶源的比重相对较小。

  中投顾问陈晨认为,这将导致一些乳企加大对上游奶源基地的建设,对乳业的资金、产品等都是一个挑战。例如,蒙牛就选择与中粮合作,利用资金加大对奶源基地的建设。对整体大的格局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不过会提高乳业的竞争门槛。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新政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乳制品行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并且也能有效淘汰一批小型不规范竞争对手,行业恶性竞争的局面将得到一定改善。

  此外,商务部对奶业也作出了调整。就在惠氏等洋奶粉挑头涨价的当口,15日商务部突然发布公告,将鲜奶、奶粉和乳清纳入《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目录》,自8月1日起,对上述品种实行进口报告管理。该政策的出台立即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有观点分析称,有关部门或将抬高进口奶粉的门槛,以化解国产奶粉严重积压状况,而这对于高度依赖进口原料的洋奶粉品牌而言,将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洋奶粉现在涨价原因本来就很牵强。”与此前媒体所报道的类似,资深业内专家王丁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如此表示。王丁棉认为,奶粉价格主要依据原材料成本定价,现在的情况是进口的原料奶粉价格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乳清粉、营养素、包材的价格也在下滑,这次奶粉涨价完全是商家的利益在驱使。而商务部有关规定,可能有更长远的考虑。王丁棉表示,此举可对进口情况进行摸底,为以后调控市场,平衡供需,避免以国内奶源为原料的奶粉大量积压造成浪费。

  海关数据表明,进口奶粉的成倍增长已对我国奶粉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相关部门也发出预警,要警惕洋奶粉控制中国奶粉市场。

  “商务部政策出台与洋奶粉涨价潮掀起‘时间表’不是纯属巧合,而是相关部门一次及时的出手。在我国奶粉市场上,进口奶粉一直占据中高端奶粉市场7成左右的市场份额,随着进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进口奶粉品牌将蚕食国产乳品企业原来占据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积压了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中投顾问陈晨表示,此次洋奶粉涨价,主要因为其在中国奶粉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大。但由于洋奶粉的消费群体集中在中高端市场,这一部分消费者对价格上涨来说不敏感,有消费能力。

  陈晨认为,目前来看,此次政策相对较温和,对洋奶粉品牌没有太大的影响,这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重视洋奶粉冲击国内奶粉市场和国内品牌的现象。虽然目前的政策不能解决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说,这对国内奶粉行业和企业是利好,有助于相关部门调控奶粉市场,平衡奶粉市场的供需关系。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ifeng.com/topic/news/naifenzhangjia/news/industry/hy/20090729/1012131.shtml(中国产经新闻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