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外贸

【中国产经新闻】中国外贸企业逆境奋力求突围

2010-10-22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达6.6582元,再次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按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17.90%。

  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很难避免的痛。

  10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达6.6582元,再次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按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17.90%。

  “因为汇率问题,国外的一些客户考虑做一些成本更低的产品,和我们终止了合同。”泉州盛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已经很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泉州盛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是典型的闽南小型的私人外贸加工工厂,主营业务是童装加工以及对外童装贸易。

  该厂品牌推广部负责人杨贞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人民币升值会增加材料成本,降低利润。因此,这些在中国加工的国际品牌就不得不做些调整,寻找他们新的客户,总体订单量会下降。“现在我们公司正在考虑把一部分业务转到国内做。”

  杨贞同时告诉记者,因为他们公司规模比较小,所以只是在收益上有影响,不用考虑风险的投入。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出口企业风险就大多了。

  情况确实如此。

  10月16日,正在出席广交会的中国大型彩电企业、创维多媒体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助理总经理郑志强就向媒体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比价已经逼近多数外贸企业升值预期的‘临界点’了。现在每一个基点的变动,都会让企业感到非常辛苦。在我看来,中国没有让人民币快速升值的产业空间。”

  再以纺织业为例,业界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纺织行业现在的产品利润也就是在5%左右,这还是管理得比较好的,大部分能控制在3%。如果说现在人民币升值1%,将近20%的企业已经到了利润平衡点的极点。如果人民币升值5%,将有约一半以上的企业面临倒闭。

  “人民币的升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外贸制造业的生产和发展,由于绝大多数中国外贸制造业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属于中低端产品,附加值相对比较低,主要是依靠成本优势制胜,利润空间小,而人民币的一路升值使许多外贸企业成本持续增加,直接影响这类企业的生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贵州大学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项凯标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

  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而中国的外贸企业也在强压下奋力谋求突围。这一点在制造业集聚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相当明显。

  一直关注中国制造业的项凯标对此观察相当仔细。

  他指出,目前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的一些外贸型企业,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寻找自身发展的新路径,第一,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型,生产方式向高附加值方向转移,引发产业结构升级;第二,变单一出口区域到多元化出口区域,如从出口欧美发达国家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以及出口外国转内销中国中西部市场;第三,在外贸合同中启用除美元以外的其他外币或用人民币来结算。

  例如,温州日丰打火机产品就从欧盟、美国等市场退出,转战日本等国家和区域,据称,今年以来公司订单量开始走强。以日本为例,增长率大概在20%上下。

  对于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的措施,项凯标也对这些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第二,寻找与专业汇率担保公司合作,降低自己的汇率兑换风险;第三,改用非美元货币或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第四,通过合同约定用某一个中间价来规定产品的交易价格等。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外贸出口企业规避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灵活利用银行提供的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第二,调整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创新,打造自有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走出低价战略,有效克服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利润下降;加强产业链整合,参与微笑曲线两端的环节,提高产品利润率;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资金运筹等各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01022101474269.html (中国产经新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