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中国稀土革命退无可退 管控稀土是中国的权利
“管控稀土资源是中国的主权权利,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不违反中国的入世承诺。”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家因稀土问题将矛头指向中国,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6日重申了中国的立场。
事实上,中国近年以36%的稀土储量为全球贡献97%以上的稀土产量,商务部明确表态,中国稀土储量仅能维持15年至20年。如果稀土资源枯竭,中国将处于一个十分尴尬和被动的处境,我国不得不高价向其他稀土储备国进口稀土来发展高科技产业,如导弹制导系统等。因此,减少稀土出口也符合战略需要。中国已意识到对稀土等战略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开始加速整合并购、削减出口配额、研讨储备机制……即使承受来自国际社会的指责,也要艰难前行。
“稀土战”背后的国家利益
甚嚣尘上的“稀土战争”成了国家间新一轮的利益博弈,而中国保护稀土却引起了美日欧等国的强烈反应。早前美国依据该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的诉讼对中国展开301调查,其中就涉及中国针对稀土资源的控制问题。
本月12日,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召集美、英、德、法、韩等各主要国驻华大使,声称中国的稀土出口规制“存在问题”,企图联合国际压力,要求中国缓和对稀土元素的出口规制。随后,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也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从稀土出口看中国流氓经济》一文,炮轰中国稀土政策。27日,德国经济部长布吕德勒也加入抗议阵营。
“看美日反应如此激烈,就证明控制稀土对国家的重要性,中国控制稀土出口有理有据。”长期从事稀土推广应用工作的李先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事实是,近年中国稀土产业以“一己之力”为世界贡献97%的稀土产量。来自美国地理调查局的公开数据显示,2008、2009两年间,全世界稀土矿采量为12.4万吨,其中中国矿采量都为12万吨,占96.8%。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3%、19%和3.6%,但产量却均为零。日本目前92%的稀土倚赖从中国进口,但《金融时报》指出,日本只将进口总量的1/3用于生产,其余用做战略储备。业内人士曾估计,日本储备的稀土已够用40至50年。美国政府为保护本土的稀土资源也采取了严厉的强制措施,不但完全停止出口,还封存矿山,转而从国外进口稀土产品,以满足其国内需求。
我国稀土价格长期以低价出口,此前数年中国混合稀土氧化物的价格大约为每吨几千元,每公斤几元,业内戏称稀土卖了白菜价。据统计,1995至2005年这10年间中国稀土产业由于廉价出口而损失的外汇达到近百亿美元。为此,商务部2010年稀土出口配额文件规定,今年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为30258吨,比2009年的50145.1吨少了近40%;2010年7月初,中国再宣布将2010年下半年的稀土出口减少72%。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减少稀土出口。
对此,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是基于既要促进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和国家安全的综合因素考虑做出的决定。稀土在中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非常贫瘠的土地上以非常少的量存在,而大量提取稀土对于中国的生态环境有比较大的破坏,所以中国对稀土的生产、开采和贸易都实行了限制,这样的做法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撰文指出:“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
而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工业品处处长晁宁表示,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年至20年,不排除有一天需要依赖进口稀土。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稀土大国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减少稀土出口符合战略需要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对稀土出口加以管理和限制,这是合乎国际规范和国内法律的。但这却是日美所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希望继续从中国进口廉价的稀土,因此才会对中国施压,而中国应该从自身考虑坚决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管理和控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田心的报告也指出,当前,中国的稀土材料制成品日益增多。由于中国自身需求的增加,其出口占总产量的比率已经从75%下降到25%。如钕、镝、铽、钇等元素,预计在2012至2014年间,中国将全部用于国内。所以从发展趋势上看,减少稀土出口是符合我国战略需要的。
但假如国家不加以控制,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稀土大国,稀土价格可能会上升100至1000倍,中国将完全受制于人。
其实,我国稀土开采总量大,利用率低。如按照2008年的开采速度不加控制,主东矿将在25年内耗尽。中国南方的离子型稀土矿是非常宝贵的重稀土资源,从1970年到2007年已经消耗资源的60%,利用率仅有40%。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南方的离子型稀土矿将在10年内耗尽。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表示,“如果中国稀土资源枯竭,将处于一个十分尴尬和被动的处境。我国不得不高价向其他稀土储备国进口稀土来发展高科技产业。比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永磁体等对稀土的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稀土金属的需求将非常大”。
稀土虽小,却事关重大。田心的报告指出,从第57号元素镧,包含钪、钇至第71号元素镥,统称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可用于制造显示器中的荧光粉、硬盘驱动器、手机和核磁共振谱仪中的磁性材料,以及导弹制导系统和新型电动车的马达。控制了稀土,就相当于控制了高新技术及绿色能源的发展,这无异于掌控了未来世界的主导权。
与稀土息息相关的不止是经济利益,还有国防安全,美国审计署于4月份发布的《国防供应链中的稀土材料》报告指出稀土资源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建议各政府部门应支持稀土的开采和积存。
而实际上,黎雪荣表示,除了稀土资源外,我国存在不少铟、钨、锂、锌等稀有有色金属资源,以及金矿、煤矿等矿产资源被贱卖的情况。
中国不再承担供应世界的角色
包钢稀土(92.60,-1.31,-1.39%)公司副总经理李忠进一步解释,“稀土行业无序竞争、价格混乱等现象非常严重,厂家也深受其害。如国外的用户拿一个订单,在包头和北方稀土转了一圈,价格至少就能压到30%、50%甚至更多”。
实际上,上世纪70年代中国稀土分离技术成为世界领先技术之后并没有申请专利,全国地方企业和私营企业看到稀土分离有丰厚的利润,纷纷建厂,数量逾100家,稀土生产能力达15万吨,而全世界的需求量为10万吨,稀土价格被严重压低,长时间的滥采也使得稀土市场怪象频生。为此,我国从2006年开始逐步减少稀土出口。2009至2010年,全国整顿稀土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稀土厂由100多家减少至20家。
除去无序开采与冶炼,下游应用技术落后也成了导致稀土定价权旁落的主因。黎雪荣向记者表示,“稀土在中国,技术在国外”是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经典概括。我国稀土应用到前沿高科技领域的不多,出口给日本的稀土产品也是一些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而这些产品出口给日本后,经日本深加工后又高价出口到我国,赚取高额利润。中国的稀土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也是为何稀土产量占世界九成多的中国定价大权旁落、“黄金卖出白菜价”的根本原因。
举例来说,稀土三基色荧光灯是世界各国大力提倡和推广的新型电光源,相比普通白炽灯节电率高达80%,在欧美和日本已经取代了白炽灯,而我国生产三基色灯管的厂家很多,但真正使用稀土三基色粉生产灯管的企业却很少。近几十年来,稀土元素已经在电子技术和绿色能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应用不断增多,供应已经赶不上发展的需要。
同时,外资也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稀土资源。上市公司中国稀土营销部副部长王水军介绍,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很多都是以技术换稀土。中国稀土协会相关人士也曾向媒体表示,国家减少稀土配额后,越来越多的外资加大了在稀土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设厂的力度,“这些外资企业变相驾驭中国稀土供应链,轻而易举地获得当地的稀土资源,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
不仅如此,“稀土战争”甚至从美、日、德的官方施压扩展到外国的利益集团。如日本财团代表以稀土为例,叫嚣“日本经济已步入需要正视‘中国风险’的时代了”。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0月6日举行的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对稀土政策再次表态:“对稀土加以管理和控制是必要的,但绝不会封锁。”温家宝说,中国不会把稀土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美国、日本等国指责中国进一步削减稀土出口配额及产量,中国商务部明确表态:中国不可能继续承担供应世界的角色。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均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内法律,目的是保护环境,中国也不会将稀土出口当成封锁手段。
晁宁也在16日的公开专题演讲中表示,中国并非世界上惟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供应世界大多数稀土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而对于美国和日本贸易官员宣称要将中国的稀土政策上诉到WTO,德国经济部长强硬要求稀土自由贸易问题,相关法律专家表示,胜诉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官员未声称要禁止出口稀土资源。
稀土战略规划箭在弦上
如何解决困境,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议。黎雪荣指出,首先应严格限制出口,并像美国、日本那样建立战略金属储备制度。她同时呼吁中国将稀土作为战略资源进行储备;对稀土企业进行重组,提高整体竞争力;整合科研力量,抢占稀土产业链高端市场,如设立重大稀土专项资金、科技部等部门划拨资金支持稀土的开发运用等。
作为最早呼吁限制稀土产量、控制稀土价格的学者之一——徐光宪教授,也曾呼吁建立储备机制。
为整合我国稀土资源,9月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稀土行业名列其中。《意见》出台后,众多大型企业意欲争夺更多资源与市场。北方某大型稀土企业白先生告诉记者,“五矿、广晟有色,包括我们都在努力参与兼并重组,这有利扩大话语权。但这些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目前北方稀土的资源整合已经基本结束,而南方的中重稀土则还需整合”。
多家央企都发力南方中重稀土资源,中铝、五矿等央企都对该市场进行了相关考察意欲大规模投资。
据了解,稀土业目前格局是:包钢稀土主要掌握北方的轻稀土资源,江西铜业(45.15,-0.01,-0.02%)主控四川轻稀土资源,广晟有色主控广东轻稀土资源,广西有色集团主控广西中重稀土资源,五矿主控江西和湖南中重稀土资源,此外中国有色集团也逐渐加大广东和广西稀土领域投资。
在几大主要竞争主体中,包钢稀土、江西铜业、广晟有色、广西有色集团等地方国资控股的企业都拥有采矿权,而中铝、五矿、中色等三家央企却没有采矿权。包钢已经初步建立稀土储备制度并将进军南方稀土作为今年工作重中之重。该公司分别出资7387万元、8920万元、6934万元与多公司达成协议,其中分别通过收购江西赣州信丰利股权、与江西赣州全南晶环共同组建稀土企业、对赣州晨光稀土进行股权投资等手段,控制了南方中重稀土约20%的分离产能。
除此之外,国土部也将建立全国主要稀土精矿的销售网络和管理系统,对每一个厂家产品进行标识,规范稀土开采和销售。并于10月8日公布了2010年省级稀土等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点挂牌督办矿区名单,列出了符合标准的78个稀土厂矿。
而工信部、中科院等部门也进行了相关工作,征集了稀土行业准入意见,筹划召开全国稀土大会等。这些无疑都将为稀土产业战略规划提供合理建议。
商报记者 郭奕涵/文
资本市场
稀土概念造就股市神话
尽管解决稀土产业问题不可一蹴而就,但是“稀土”概念却在股市缔造了神话。此前香港上市公司蒙古矿业在两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116.53%,其原因仅仅是沾上了“稀土”两字。对于股价飙升,蒙古矿业称,有一位董事现正就可能收购位于蒙古的若干稀土矿与一位独立第三方做初步洽谈,然而,目前该洽谈仍处于前期阶段,尚未就有关收购达成任何具体协议。
其中广晟有色更是被股民尊称为“广晟哥”。然而年初,还戴着ST帽子的广晟有色并不为人关注,但是从9月开始,突然在稀土概念的催化下爆发。自9月21日-10月18日,“广晟哥”的股价一路从40.55元猛涨至91.70元,短短12个交易日内涨幅就达126.14%。但由于其涨势过猛,遭到了上交所的“特停”。虽然如此,业内还是认为其有能力杀个“回马枪”。而昨日包括广晟有色、包钢稀土等在内的股价仍在涨停。
中色股份(36.75,0.25,0.68%)也因“沾染”稀土,股价在7个交易日内上扬接近100%。据中色股份26日的公告表示,其澄清了澳洲Lynas稀土矿的传闻,指出因未获得澳大利亚审批机构批准项目已终止。实际上,全球稀土价格都受到投资者热捧,澳大利亚的Lynas股价3个月内飙升150%,而它的美国竞争对手Molycorp自7月底首次公开募股以来股价累计飙升120%。而稀土类股票自2008年底以来整体上涨了12倍,最近一个月上涨了35%。
由于建立国储制度的传言以及兼并整合的大势,中国稀土行业的多家大企业被认为将来受益巨大,受到了股民的热烈追捧。
但对于如此火爆的股市,业内人士指出,需要谨防非理性炒作。厦门钨业(55.70,5.06,9.99%)也专门提醒投资者说,虽然稀土属于中国占优势的战略资源,但市场对其估价已远超其经济价值。并且随着稀土价格的提升,其他国家的稀土开采有可能恢复,这将制约其后续上涨空间。“目前公司股价对应的市盈率高达86倍,请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01028/01488856531.shtml (北京商报)
- ·2016-2020年中国涂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玻璃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耐火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微晶玻璃(玻璃陶瓷)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塑料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灯具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3-2017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太阳能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石材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中钢高速扩张自吞苦果 深陷钢铁业...
- ·三季报大面积亏损 钢企挣扎“过冬...
- ·红木家具终端市场需求不足 行业生...
- ·行业洗牌告一段落 四大类家具新姿...
- ·低价怪圈扰乱瓷砖市场 坚持品牌发...
- ·LED何时才能走出传统灯具的影子
- ·天然石材业洗清不白之冤
- ·地板行业只有环保才能真正得到突...
- ·国际回收局称今年上半年全球废钢...
- ·大品牌主动降价掀起价格战 或将加...
- ·邓伟:亿阳集团领军人
- ·李非列:“飞尚系”的幕后成长史
- ·尚吉永:领航万达与世界同行
- ·欧亚平:叫板李嘉诚的神秘客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黄世再:十年打造大中华广场
- ·李仙寿和他的昱辉神话
- ·杨文龙和“闪亮”的仁和
- ·草原赤子连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