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价格 困局

涨价:陶瓷的未知数

2008-05-29 中国建材投资网
 

  近来陶瓷制品的零售价格一直比较平稳。部分已经开始涨价的企业都选择了谨慎的价格策略,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利润率偏低的中低价位产品或者是新推出的领先产品。前者产品销量大、价格低,消费者完全能够承受;后者则针对高端市场,可以回避竞争对手用同类产品发动价格战的隐忧。

  去年时候卫浴、陶瓷等建材由于材料成本等因素,大部分品牌都进行了价格调整。但目前状况来看,由于建材产品更新速度也比较快,价格上调的,只是有一定创新的产品,旧的过时的产品,价格也还是下降的。

  如果没有记错,陶瓷涨价潮好像在2005年或者更早就开始蔓延,记得当时还有很多问卷调查:该不该涨价,涨幅多大之类的?但实际上如何呢?据调查只是少数企业涨价,但在涨价背后,很大程度上也是让利给经销商,多了些“返点”,“换汤不换药”,真正意义上的提价是没有的。

  喊涨价对于商家来说虽然是提高近期销售量不错的手段,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存在一些欺诈嫌疑。诚信经营一直是商家对外宣称的经营之道,但是真正付诸实施的又有多少?也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市民的消费还是不够成熟,对市场不良的营销手段不能及时地识破。

  在广交会的陶瓷参展企业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等企业资源,但是“重金重展”之下的出口贸易却是“虚火”上升,不少陶企都接洽了或多或少的国际订单。从表面上看,出口贸易价格似乎都上涨了5%~10%,但是,实际操作则谁都不敢轻言涨价。因为陶瓷市场并非供不应求,而是供大于求,大家都在削尖脑瓜巩固市场;不惜以牺牲企业有限利润以维系“市场占有率”。在这种情况下,涨价则面临客户和市场的流失;不涨价,企业又因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而使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中国陶瓷在质量,在规格、在花色品种等与国际贸易标准接轨,所差的是设计和自主品牌的影响,以及规范的市场操作。不管是亚洲、抑或欧美,在产品质量标准同等前提下,品牌知名度和商业操作技巧将左右出口贸易的成交及单位价格。中国陶瓷出口贸易与国际同类产品价格相差甚远,升值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是目前中国陶瓷涨价的筹码能否为国际买家所认可。创新设计无疑是最佳筹码,但我国陶企有多少底气说自家企业产品是原创产品,并处在国际先进水平。或许这就是当前陶瓷出口贸易“欲涨还涩”的症结所在。

  因此,相对其他行业而言,陶瓷行业真正的严冬还没有到来。在陶瓷行业涨价声中,能否真正涨价?如果涨价,又能持续多久?这些都是未知数,都要等待着市场来检阅。不管如何,厂家涨价背后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消费者是否买单。始终认为,在如今大小品牌琳琅满目、竞争日趋加剧的行业环境下,陶瓷行业想整体涨价,恐怕还是有点难。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