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灯具

节能灯具市场有待法律规范

2008-07-23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一直以来,节能灯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出口欧美等国的节能灯质量过硬,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这和出口国节能灯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有关。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生产的节能灯仅仅满足点亮的要求,那么企业只需投资1万~3万元。但是优质产品或者是质量合格产品对技术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一些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进入市场,其产品质量自然就要大打折扣。

  在市场准入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国家对节能灯市场的监管只能通过产品认证、产品质量检测来实现。在节能灯认证环节,存在着认证和生产“两张皮”的现象,一部分企业在获得认证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私自降低产品规格;在质量检测方面,一般由工商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的产品进行抽检,质检部门对生产领域的产品进行抽查。工商部门在对流通领域的产品进行检查时,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不合格产品是“冒牌货”。一些小作坊仿冒名牌产品,贴着大品牌的商标生产出了不合格的产品,小作坊“赚一票”后走人,工商部门查出了不合格产品,找不到生产企业,难以进行有效处罚。而那些小作坊换个地点、换个标牌就又开始进行生产。质检部门在抽检时也是困难重重,电光源质量监督中心有关人士介绍,在检查时,有些企业以产品全都是对外出口为由,或采取临时关闭库房等各种方式逃避检查。凡此种种,都导致了国内节能灯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导致此类原因发生的因素有多种。首先,我国节能灯消费市场不成熟,消费者对节能灯的认识还不深入,往往会选择价位较低的节能产品。这样,一些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由于其产品价位较高,在国内市场上难以打开局面、占有理想的市场份额。因此,很多大型企业放弃国内市场,将其9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而充斥在国内市场的小企业在管理水平、技术条件、硬件设备、人员能力、营销理念等各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国内节能灯产品的质量让人担忧。

  此外,大企业瞄准国外市场,国内市场上缺乏知名品牌,劣质节能灯占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严重地影响了节能灯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很难让他们对国内节能灯建立信心,这无疑会对优质产品造成很大冲击。很多用户买回节能灯后,发现寿命短、色衰严重,对节能灯产生了怀疑,极大地影响了节能灯具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

  行业人士指出,最近一段时间,节能灯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国外也加大了对进口节能灯产品的贸易壁垒。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回国内市场,这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完善节能灯具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政府应该进一步规范认证,将一些推荐性标准和节能认证上升为强制性标准和强制认证。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