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陶瓷

台资陶企遭受广东“大佬”冲击

2009-04-08 中国建材投资网
 

  前些年,在国内的陶瓷企业在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上普遍较弱的时候,台资陶瓷企业进驻大陆市场为国内企业带来很多借鉴。而今,随着国内陶瓷企业的发展,台资陶瓷企业则渐渐显得“水土不服”的情况下,发展也有待突破。

  第九届中国国际建筑陶瓷及卫浴科技精品展览会上,台资背景的陶企斯米克的展厅让人眼前一亮

  3月23日,由路达集团投资3500万美元成立的优达(中国)有限公司,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庆典,标志着有“亚洲卫浴五金老大”之称的路达,正式吹响进军内销市场的号角。正是这家有台资背景企业的动作,让业界人士再次重新审视台资陶瓷企业。

  回顾近年来台资企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台资企业入驻大陆,为国内陶瓷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陶瓷卫浴行业的发展。仅从陶瓷用釉上来看,我国陶瓷的传统用釉是稻草灰加贝壳灰以及其它天然原料制成。可是,自蔡宪昌从台湾过来后,这个传统就开始改变---他给我国陶瓷行业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色彩。

  “让中国陶瓷真正地走上国际化”、“为中国陶瓷行业善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中国制釉集团董事长蔡宪昌先生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台资企业“抱团”开拓市场

  1993年下半年以后,当经济过热成为热门话题,国家采取强硬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以后,我国迅猛发展的墙地砖行业也随之猛然降温,相对来说进入了低潮。然而就在此时,一批台资建陶企业在华东地区,主要是上海、江苏、浙江投资建厂,如斯米克、诺贝尔、亚细亚、信益陶瓷等。他们以高品质、高定位、严格的管理、先进的营销模式促进了建陶行业的发展。

  而随着中国卫生洁具产业的走高,一些知名的台资洁具生产企业也纷纷进驻大陆。而从整体上看,这些卫浴洁具企业的投资地点多分布在山东、苏州、上海及广东等省市。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陶瓷卫浴市场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产品普遍雷同,且在品牌宣传、产品配套等方面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于是不少企业靠低价竞争来赢得市场。正是由于低价的无序竞争导致国外反倾销压力越来越大,对此,台资企业的经营理念应该给大陆的建陶卫浴企业以不少启示。

  外销是台资企业的主战场

  从本报在全国市场的调查来看,广东的建陶产品已占领了全国的主要市场,不仅如此,广东的建陶产品近年来发展迅猛,大有闹“世界革命”之势。而相比之下,台资企业的产品价格较高,主要销到华东地区和国外市场。如斯米克陶瓷在国内市场主要分布在华东和中南地区,而在国外市场,几乎各地都可以看到斯米克的身影。而路达集团成立18年来,产品以外销为主,卫浴五金出口量居全国之首。

  而台商独资的上海宏延卫浴企业,2004年在大陆投资企业的总销售额约为3亿元人民币,其中外销率就达到80%.

  而今,这些台资建陶卫浴企业也看中了国内市场这块大蛋糕,纷纷将视线转向了国内。

  在分公司制的模式下负重前行

  据了解,贴牌这条路,大部分台资企业都在走,所以他们很少出去圈地、大举扩张,从而给外界造成在衰退的误解。而实际上,这些企业多是采取分公司制,从而导致费用太过庞大、投入高、研发费用高、品质要求也高。整个价值链都是自己在做,可以说是“负重前行”,所以这些年发展速度一般。销售费用太高,难免会影响效益。据业内人士说,华东台资陶瓷企业产品销售费用高达20%.

  相比之下,广东的陶瓷企业主要采取总经销制,借助经销商的力量比较容易在全国布满网点。近年来,这些台资企业也渐渐感觉到了这种压力,于是也在寻求着改变。如诺贝尔就在直销的同时结合了总代理的做法。

  冠军建材集团董事长林荣德表示,过去台商都是用分公司制,成本比较高,反应也不灵活。“中国有‘中国特色',我们还是觉得总代理制比较适应中国市场。”

  坚持走品质路线

  “我们是靠质量、靠产品开发来维护市场,吸引客户的”.中国制釉集团董事长蔡宪昌如此坦言。就在广东不少陶瓷企业不遗余力地大做品牌宣传的时候,台资陶企似乎并不太热衷于此,不仅鲜有新闻炒作、广告也做得很少。有人说,这是因为台资企业走着品质路线,如诺贝尔就是在传统工艺下挖掘市场潜力。也许正因为如此,台资企业才会如此自信。

  2008年4月26日,诺贝尔集团公司召开“第十三届优秀员工暨’金点子‘表彰奖励大会”,为技术创新提出较为重大的合理化建议--“金点子”项目的获奖代表和公司优秀员工,受到公司的表彰和奖励。

  据了解,广东内墙砖的釉料以国产为主,而华东的台资企业则多从西班牙进口,再比如上海华陶公司的色料质量上乘,性能稳定,华东台资企业比较普遍地使用它的色料。而广东的陶瓷企业也非常认可它的品质,但由于价格较高,多数企业舍不得花这个钱。有些客户则有时患得患失,寻找替代品。遇到麻烦后又用华陶色料,没有华东企业义无反顾的决心。

  而在产品定位上,台资企业并没有走大众化的路线,而是定位于高档产品路线。据记者调查发现,华东台资企业普遍拒绝使用水煤气,因为它们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华东台资陶瓷企业对品质的精益求精,由此可见一斑。

  台企正在遭受广东“大佬”的冲击

  抢滩上海已经成了广东陶瓷企业共同的目标,他们纷纷调整经营策略欲占领市场。“以往建材企业一直走批零网络、家装、工程、超市等齐头并进的销售策略,而由于上海的进场费、租金等经营成本年年飞涨,按这一模式后进上海的广东企业纷纷败北,没能撕开台资企业的市场缺口。”即使如此,亚细亚、冠军、罗马……这些台资建材企业一统上海建筑陶瓷天下的局面正遭到行业内另一“大佬”--广东陶瓷企业的新一轮冲击。

  据了解,建材超市是广东陶瓷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华东台资陶瓷企业却不大适应在超市生存和发展。如亚细亚已退出超市经营,浙江罗马准备退出欧倍德超市经营。据统计,近20多年到大陆投资的台资陶瓷企业大概有50多家,而今剩下的则是屈指可数。“我觉得,原因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是台商对’中国特色‘了解得不够。另外,我们台资企业都比较规范,从成本、税收方面,我们都吃了很多的亏。比如说环保,我们都规规矩矩地去投入。因此,从成本上来讲,这是台商觉得最不公平,最吃亏的地方。”冠军建材集团董事长林荣德如此表示。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