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水泥

不应排斥水泥等高碳产业

2010-03-19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我觉得低碳经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表示,其实大家都在谈低碳经济,但到现在为止,低碳经济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但方向大家都理解得八九不离十。

  充满童话的哥本哈根将地球环境问题现实而又残酷地摆放在人类面前,并且以更加现实而又残酷的结局留待世人唏嘘。

  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像一场核子风暴似的影响了中国人,在几十年经济飞速发展过后,大家似乎看到了比经济发展瓶颈更为可怕的事情: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堪重负。

  情况有多糟?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酷爱登山,曾经因为看了《乞力马扎罗的雪》而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的顶峰,让他失望的是,并没有雪。看不到雪损失并不大,但据媒体报道,去年辽宁西部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出现持续2个多月的高温少雨天气,60年不遇特大旱灾让辽宁3000多万亩农田受旱,其中500多万亩干枯绝收,受灾人口300多万人。

  低碳与经济原本水火不相容,但现在这两个词已经合二为一,如何做到既低碳又经济,这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所面临的一道难题。

  低碳是相对的

  “我觉得低碳经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表示,其实大家都在谈低碳经济,但到现在为止,低碳经济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但方向大家都理解得八九不离十。

  作为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参与制定中国气候变化政策的吕学都近年来参与了大大小小很多次的气候谈判,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前几个月,他对这次会议曾抱有信心,不过,就在会议的前几天,他却调低了期望值。

  会议正如预料的那样,谈判非常艰难,而且争论非常激烈,但结果的确并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哥本哈根协议”让各国有了一个比较体面的收场。

  “我们不会去接受绝对低碳的。”吕学都说,他想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在中国我们讲一个指标体系,比如按照单位GDP所需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即(折算)碳排放量,如果没有一种相对的概念,就很容易导致国家间的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甚至会形成贸易问题。那就事与愿违了。

  他认为,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指标来评判低碳,在不同的阶段评价的指标不一样。他举例,比如广东的低碳指标和山西的低碳指标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最关键的是,作为一个指标,它应该让这个区域的企业或国家等向着越来越低的碳排放量发展,同时它的经济还能取得相同的发展甚至更多的发展。”

  “上帝不给我水电资源,只给我煤炭资源怎么办?”吕学都说,低碳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相关的,和国家的资源贫富是相关的,甚至跟每个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是相关的。

  他说,比如我们国家资源是以煤炭为主,而巴西以水电为主,达到百分之九十几,那我国这个能源百分之七十几是煤炭,水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煤炭不排放不行,如果让我国和巴西实施同样的低碳指标,那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中国三成碳排是为发达国家

  高碳排放量的产业受到了低碳经济的冲击,事实上,按照人们的惯性思维,发展低碳经济就得排斥高碳产业,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高碳产业很多。

  “在我看来,我们不应该排斥这种高碳排放的产业,因为,我不生产水泥,必定有人生产水泥,我不生产钢铁,一定有人生产钢铁。”

  “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我们看低碳经济和传统经济,传统经济的作用还比较大。”

  吕学都表示,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生产高耗能产品的同时,耗能相对于当前的平均水平来讲是比较高的,比如说首钢搬到河北后,它所采用的技术体系比起在首都来确实是比较高的。

  比如在东莞投资水泥生产企业,如果能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废物回收利用,那我们都应该鼓励,我们不能看某个企业,而是整个体系,特别是全球的体系。

  “虽然中国的水泥产量比美国高,但美国单位水泥的碳排放量远比我们国家高。”

  他说,我们中国计算的碳排放量有20-30是为发达国家排放的,准确数字各家算的不一样,最少有算到15的,多的达30,实际上大约在25。“我们排放是源于为他们生产,这是由于全球的分工不同,所以堵是不行的。”

  他说,目前这种高碳排放量的企业,并没有受到一定的约束,但以后就可能会受到约束,而中国要做的是不断降低单位GDP的能耗,企业也要朝着降低耗能这个方向发展,所以,这应该是值得鼓励的,不应该排斥它。

  然而,如何发展低碳经济?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在面临转型的高额成本时,很多都会犹豫不决,而普通大众在选择低碳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活的成本问题。

  “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自愿参与,但光靠自愿是不够的。”吕学都认为,政府的规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政府倡导与推广低碳概念,而且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这里需提到的是政府补贴,政府补贴给企业,企业则能够赚到钱,而购买企业节能产品的顾客也会觉得便宜合算,但政府补贴能支持多久?范围会有多广?

  “政府补贴是难以为继的。”吕学都认为,这时需要的是一种国际上的策略,中国现在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你提供资金我就愿意采取行动。比如说我在广东乃至全国推广节能灯,我需要十亿二十亿的补贴。如果你能保证把钱给我,我就能保证把这个节能灯推广。”

  吕学都表示,再就是技术问题,这里有很多很低排放的像节能灯或其他的技术,价格开始都是比较高,但在技术不断成熟的时候会大幅下降。

  “永远靠补贴是没法过日子的。”他说,这意味着开始需要激励,到了一定程度就是一种自主良性循环发展,而且必须得走到这一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