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欧盟 陶瓷 反倾销

最大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初裁公布结果

2011-03-24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被称为史上最大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初裁日前公布结果,73%的全国普遍税率为国内企业的出口道路再添阻碍。对于积极应诉的大型企业来说,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以及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可以帮助他们渡过这一难关,但一些中小企业则不得不面临转型之痛。

  大型企业积极自救有对策
  
  被称为史上最大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初裁日前公布结果,73%的全国普遍税率为国内企业的出口道路再添阻碍。对于积极应诉的大型企业来说,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以及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可以帮助他们渡过这一难关,但一些中小企业则不得不面临转型之痛。有业内人士透露,在初裁结果公布之后,已经有佛山瓷砖企业解散了欧洲事业部,直接选择放弃当地市场。
  
  1无一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3月17日下午,欧盟对华陶瓷最大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出炉,1400余家涉案的中国陶瓷企业中,没有一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被征收高达73%的临时性惩罚关税,直至半年后的终裁。
  
  “欧盟委员会在去年6月19日立案发起对中国瓷砖的反倾销调查,整个调查程序会在立案之日起9个月内做出初步裁定。在这9个月中,我们组织了100多家行业内比较大型的企业积极应诉,其中三家被抽样。虽然最终依旧得出了73%的高税率,但在之前我们考虑的最坏结果是430%。”昨天下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欧盟公告的反倾销初步裁定结果中,原产于中国的瓷砖产品的反倾销税税率分为三类:1)被抽样并得到个案处理的6家企业,其税率分别为36.6%、35.5%、26.2%;2)合作但未被抽样的112家企业税率为32.3%;3)其他企业普遍税率为73%。
  
  行业协会和五矿商会已经和律师积极寻找转圜余地。“我们正和欧盟委员会协调,在六七月召开听证会,阐述我们的观点,希望能够在终裁的时候把反倾销税率降下来,甚至于不征收,但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
  
  2中小企业“断腕”求生存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反倾销税率高达73%的消息传来时,所有的中国陶瓷企业均倒吸了一口冷气,特别是涉案的瓷砖类企业。其中以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面对的是产品价格翻番,欧洲客户流失殆尽的窘境。为此,部分企业已经采取“壮士断腕”的方式,迅速解散了内部的欧洲事业部。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坦言,初裁结果让中国企业出口欧盟的前景变得“非常不乐观”。“佛山有中国70%左右的瓷砖企业,有30家左右的陶瓷企业被欧盟国家包下来做贴牌生产,完全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这些企业毫无疑问都会倒闭。还有大量以欧盟市场为主的外贸公司,平均利润只有5%,最低的仅为0.5%,它们也无法承受如此高的税率。其他企业虽不至于受到致命威胁,但以平均15%的利润率应对30%甚至70%的税率,几乎没有企业可以熬过去。”他预测,大部分企业都会失去欧盟这一重要市场,其中15%的企业甚至会面临倒闭。
  
  而记者从一名了解佛山瓷砖业的业内人士处获悉,初裁结果公布后,已经有部分佛山企业主动放弃了欧洲市场。“和中国出口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产品多走中高档路线不同,欧洲市场的中高端产品大多采购自意大利和西班牙,除了喜欢其风格,物流较快也是一个原因。只有大批量价廉物美的中低端产品才会采购自中国。”该人士表示,但对于没有积极应诉的企业来说,它必须面对73%的税率,这就意味着,中国瓷砖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如果以原价销售,客户差不多要付出两倍价格的代价,这是无法接受的。而中低端的利润太薄,也让企业无法再做退步。”所以,来自佛山的消息称,部分中小企业直接解散了欧洲事业部,将精力转向东南亚或非洲市场。
  
  根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每年欧洲消费者新铺的瓷砖有70%来自中国,目前欧盟已成为中国瓷砖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量占我国瓷砖总出口量的8%~9.5%,占出口总值的10%~12%。此次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案,涉案金额约为3.3亿美元。有预计称,半年内出口到欧盟的中国瓷砖总量会锐减七成。
  
  3大型企业受影响程度有限
  
  相比中小企业的焦头烂额,大型瓷砖生产企业因为积极应诉,大多获得了30%上下的税率,再加上自身产品质量和研发技术较高,出口市场更趋多样化,在此次反倾销大战中受到的损伤程度有限。
  
  尽管中国大部分的陶瓷生产企业都集中在广东佛山和山东淄博,但上海地区仍有两家著名企业,其中之一的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昨天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利润受影响较小。
  
  斯米克属于“合作但未被抽样的企业”,目前获得反倾销税率是32.3%。公告称,2010年度,公司出口欧盟的瓷砖产品销售额为人民币2,256万元,占当年出口总收入的12%,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2%。此次反倾销受影响较大的是仿古砖及釉面砖产品,而公司出口欧盟的产品主要以抛光砖为主,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公司自2010年四季度起,已逐步调整出口到欧盟地区的产品结构,加强品牌推广,以提高和欧盟当地厂商的竞争力,而对于与欧盟厂商相比竞争力较弱的产品则逐步转移到非欧盟地区。
  
  “按临时税率征收反倾销税后,公司预计2011年度出口到欧盟地区的销售额会下降约40%,但因出口欧盟的销售额占比较小,预计对公司总体销售额及利润的影响较小。”
  
  生产“亚细亚”瓷砖的上海福祥有限公司出口部人士则表示,他们也拿到了32.2%的税率,但欧盟只占其出口业务的20%。“反倾销税率对于我们的业务肯定是有影响的。”这位季先生坦言,在今年过年前,也就是初裁税率公布之前,来自比利时和英国的订单不断,但之后因为外国客户在观望而停滞下来。“这次税率公布后,国外的采购商也在计算,原本对接的中国企业获得了怎样的税率,会给自己增加多少额外支出,然后对其进行挑选,需要观望一段时间后才能知道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而记者从佛山部分大型瓷砖企业处获悉,由于大部分企业都获得了32.3%税率,再加上产品存在竞争力,所以企业面对未来还是比较“淡定”的。“我们的产品从技术上、风格上来说,都很适合欧洲市场,具有一定优势,所以尽管反倾销税率达到了30%以上,我们也不会调低价格。”东莞乐华陶瓷洁具公司出口部人士表示。
  
  4企业谋求转型应对危机
  
  积极应对欧盟调查,获得较优税率,不惜上诉至WTO;扩大出口路子,将眼光转至东南亚、非洲和中东;调整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的中高端产品……随着轮胎、皮鞋、纺织品等多个行业接受多次反倾销调查,国内出口企业的应对方式和信心也得到了磨炼。不少陶瓷企业都早有对策。除了上述的种种解决之道,企业更考虑引进外资,规避今后的反倾销风险。
  
  雅士高夫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彦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积极参与问卷调查,配合欧盟调查外,企业已经引进法国、韩国的战略投资者,三方成立控股公司共同经营雅士高夫品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规避欧盟反倾销的冲击。
  
  “通过韩国、法国等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实现‘曲线’出口的目标。”陈彦斌表示。同时,该公司正在国外商谈并购企业,期望将生产基地落户欧盟地区,并正在欧盟地区注册商标,希望以此化解危机。
  
  蓝卫兵也认为,我国陶企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或者其他方式同已经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进行合作,此路是较为快捷的一种。
  
  不过业内人士提出,最重要的仍然是调整产业结构,做附加值高的产品。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陈帆认为,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产品结构的改变以及依靠发展模式的转变须“三管齐下”,才能解决中国陶瓷业的问题。
  
  文章来源:解放牛网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