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陶瓷产业

千年瓷都景德镇等待复兴陶瓷产业前途渺茫

2011-08-02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一城瓷器半城窑,说的是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然而,这个千年瓷都错过了上世纪80年代末工业化的发展,整个城市的陶瓷工业产值还不如广东佛山几个大厂加起来的产值,产值最大的几个厂都还是近几年引入的外来品牌。

  一城瓷器半城窑,说的是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然而,这个千年瓷都错过了上世纪80年代末工业化的发展,整个城市的陶瓷工业产值还不如广东佛山几个大厂加起来的产值,产值最大的几个厂都还是近几年引入的外来品牌。
  
  陶瓷在景德镇占绝对主导的产业,58万城市人口中保守估计有20万人从事陶瓷,这显然是一个民生行业。金融危机时,这个手工业城市5000个小企业依靠内销市场躲过一劫。
  
  据当地人回忆,几年前这里到处还是烟囱林立不见蓝天。如今政府下定决心,把小瓷窑都搬到郊县,改烧煤为烧天然气,让整个城市重见天日。但是,错过最佳发展时期的瓷都,要怎样才能让昔日的光环重回景德镇呢?
  
  现代工业的尴尬
  
  距景德镇市区12公里的浮梁县,在唐朝就以名窑和茶场远近扬名。2003年最后一批村民被动迁走,一大片茶场变身为现在的陶瓷工业园。路旁一个抽着烟的门卫反映,近几年工业园没多大变化,平时几乎看不到人影。
  
  园区一家销售额千万元以上的日用陶瓷厂以“工厂整顿”为由谢绝寻访,景德镇人都知道陶瓷有“七死八活九翻身”的说法,意思是说7月烈日炎炎,消费者不出来购物,市场上的陶瓷制品大量滞销,生产厂家只能停工歇业。到了8月,市场才微微复苏,到了9月重新开工生产。
  
  新纪元精密陶瓷有限公司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院子里杂草长到一人多高,厂房里有一条投资500多万元的流水线,员工五十多人。一楼的展厅里放着各种领导的接见照片,墙上挂着好几张证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发明专利、国家863项目等。橱窗里有十几种精密陶瓷零部件,正当中的是公司引以为豪的纳米陶瓷刀,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号称1~2米内自由抛落不破裂,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以上。
  
  这家公司总经理曾兴华带我们进了办公室,自豪地说起陶瓷刀的历史:“我们政府的领导有一次出差去日本,在商场里看到了陶瓷刀,价格卖得很贵,便问我们能不能做到,于是我们不到一年就研发出自己的纳米陶瓷刀。”曾兴华再三强调景德镇能生产这种陶瓷刀的企业仅此一家。
  
  掌握了这种新材料与现代科技的不止新纪元一家。面对竞争对手的“仿照”,曾兴华很有底气地说:“我们申请了外观专利,可以告他们!”但事实是,比新纪元起步晚的几家深圳公司,同样生产陶瓷刀或精密陶瓷零部件,发展速度已比新纪元快。
  
  在访谈过程中,不停有员工来敲门,曾兴华面露愠色地解释说,能用得上的人太少。
  
  “不光管理人才没有,我们这个地方信息还不够灵通,配套设备和工业也没有。如果在深圳做,我现在早就发财了。”曾兴华说,当地只有一家研究所有一台能加工精密陶瓷的模具,但不外借,开个模具还要去广州、深圳一趟趟地跑。
  
  对精密陶瓷零部件来说,研发周期长也造成了很大的风险。新纪元几年前为某家造纸行业客户设计过一种加工设备的关键零部件,这种陶瓷零部件坚固耐磨,以前只能以木材为原材料的,现在可以用竹子为原材料,竹子生长期短,是比木材更理想的造纸原料,但至今都没有投产。融资是个问题,要上千万元,现在利息较高,虽然设备和厂房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但终究不合算,最理想的方式是别人出资。曾兴华跑过几家深圳的创投公司,对方最后都没有给回音。“懂陶瓷的人太少,他们做投资的,根本不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
  
  品牌艰难前行
  
  景德镇本身就是一个知名品牌,老祖宗留下这样的资源、技艺和平台,却没有被发扬光大。当地除了这个鼎鼎有名的区域品牌外,基本再也找不出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陶瓷品牌。
  
  在景德镇最大的瓷器市场“国贸市场”和“金昌利”的小门面里,很多茶具碗碟都是7~8人的小作坊烧制出来的。这些作坊投入不高,例如投入5000元钱,年底可以赚个1万元钱,久而久之,行业里几乎没有大企业。一套开价上百的茶具,手工并不精致,其成本在30到40元。这些企业除去人工和房租,每年净赚3万~4万就感到非常满足。
  
  而和这个市场相邻的莲社北路上,大大小小的商号开满整条街,都是以类似的大师名作为卖点,成本在百元左右的花瓶价格卖到上千元,每个月只要做出几笔这样的生意,扣除房租水费,一年净赚10万也没有问题。
  
  有一家叫“诚德轩”的打出了“零瑕疵”的旗号。老板姓苏,他表示,自己的茶具从拉坯、利坯到绘画上釉都是纯手工,给一线普通工人的工资是1600到1700元。熟练工的工资有4000~5000元,高级画工的工资有7000~8000元,在当地算高的。
  
  “我们主要将生活陶瓷艺术化,瞄准的是中国千分之五的富人里的千分之五”。苏老板几年前是景德镇某国有陶瓷厂驻上海的销售代表,深深体会到没有品牌的企业只能任由超市压价。苏老板正在探索模式,已在上海、北京开了直营品牌店,虽然第一年就亏了本,但坚持不打折。
  
  陶瓷资讯,尽在陶城
  
  “有钱人不在乎钱,而在乎买回家的东西要升值,所以东西一定不能打折,现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销售公司,他们要付给我们12万保证金,每年派出两个巡察员,如果发现违规打折促销,这12万就不退了”。
  
  苏老板认为,景德镇这个千年来以陶瓷作为主体的城市,发展前景依然是光明的,但要看怎样来拓展,手工艺要作为技艺的传承,工业化也要推进,现在外面的建筑瓷砖进来了,茶具也进来了,景德镇不能没有自己的工业化品牌。令他担忧的是,目前景德镇陶瓷行业整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不高,很多人急功近利,在这样氛围中该如何突围,他尚未找到答案。
  
  景德镇的希望
  
  景德镇陶瓷产业主管机构是瓷局,副局长刘子力在陶瓷行业工作30年,在他看来,景德镇陶瓷业最红火的还是最近三年,陶瓷企业都逐渐走出低迷的状态。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景德镇陶瓷工业规模2008年是72亿元,2009年104亿元,2010年有162亿元,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景德镇市2010年GDP是500多个亿,陶瓷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支柱产业。”刘子力说,这首先得益于2010年的陶瓷行业复苏,陶瓷可能是最先逆市上扬的行业之一。而景德镇前几年的基础工作也都逐渐产生效应,从佛山来了一些大企业,例如箭牌等,在景德镇有上十个亿的投资。加上景德镇对传统国有困难企业进行改制,政府投入了十几个亿的改制资金,使得陶瓷整体水平上了个台阶。
  
  刘子力记得景德镇陶瓷工业最低迷的时候是2000年前后,上世纪90年代末全市陶瓷工业规模只有2亿产值,不到全市GDP的5%。“没有民营企业,当时十个国有大厂经营得很糟糕。但近几年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全部退出,这个行业不可能是国有占主导,因为完全是竞争性行业。”刘子力说,现在景德镇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一共有120多家,大大小小的作坊5000家。
  
  近几年来,传统陶瓷文化在复兴,全国最好的师傅都云聚景德镇,青花瓷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符号。“鬼谷下山”、“三顾茅庐”等景德镇陶瓷作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变成国际化的符号。刘子力谈到,景德镇陶瓷门类丰富,佛山建筑陶瓷可以做1000个亿,但只有建筑陶瓷。景德镇除了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和高技术陶瓷,还有全世界一流的艺术陶瓷,以及刚刚兴起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陶瓷业也是景德镇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