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水泥市场上演“供给博弈”
2012年中国水泥市场走势如何摆在了大家目前,实际上这几年每年年初都会对当年市场进行热议,已成为惯例。去年中国水泥工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水泥产量迈过20亿吨大关;
水泥利润超过1,000亿元;
吨水泥利润超过50元。
但这巨大的量价齐升局面好似转眼即逝,大家并没有沉浸在欣喜之中,而更是关心今年的市场走势,大家都已认为今年水泥市场是前低后高的走势。实际上在去年下半年水泥市场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市场掉头向下的势头愈发明显:
水泥市场走势有其自身规律,每个阶段发展有其特点,但这几年水泥工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十五”(2001~2005)期间,水泥工业借市场高速发展解决新旧工艺间的更新换代,海螺在装备国产化方面走产了产业的前面,并且成功地将市场、资源通过黄金水道 ―― 长江将其对接,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十一五”(2006~2010)期间,水泥工业着手做大做强,国家出台支持60家水泥重点企业政策,为水泥企业做大开了政策绿灯。大企业迅速从资本市场融入资金快速发展,崛起了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成为引领中国水泥工业健康发展的领军。
“十五”、“十一五”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水泥工业革命性变化的10年,中国水泥工业改变了落后于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局面,快速融入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轨道。但也清楚地看到:在快速发展的我国水泥市场中,产能过剩相伴相随,全局性水泥产能过剩或在眼前。2011年是市场转型的临界点,市场从高需求、高供给向稳增长、高控制方向发展,高控制即抑制过剩产能的发挥,保持一个合理的供需关系。2007年中国建材以新的理念进入产能过剩的东南区域,通过市场整合并取得了成功,为“十二五”期间全国水泥市场的整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十二五”,水泥市场走向成熟,前期成长起的大企业集团必然肩负起水泥工业发展的使命:
-产业链延伸;
-节能减排;
-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市场整合。
这些命题都将进一步提升水泥工业的升级与进步。
本文的重点还是回到对今年的市场研判和应对。
今年的市场形势要比去年严峻,去年年初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政府限电的刚性指令转换成水泥同业的共识,关键点是如何抑制过剩产能的发挥。大家都看到2011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取得了成功,东北地区当属在这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区域。
而今年有了变化,首先是去年下半年的经济收缩政策并没有见底,今年的市场走势会呈现前低后高。市场上的表现已有不少信息披露,今年的市场一是启动晚,二是没有量,市场表现清淡,街上连商混车都很少见。
还有一点,由于去年市场旺季不旺,很多建好的生产线都推迟了投产时间,无疑这将对市场形成新的冲击。2012年仍然会有一定的新增产能规模。由于社会进步,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增长了其实效性,使大家对信息有了较全面的把握,正基于此,大家可以先行纸上谈兵。
十五期间东部地区经济大发展拉动了水泥工业大发展,2003~2005年是水泥投资高峰期,而后业内出现“浙江现象”;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随之国际金融风暴来临、国家出手4万亿投资,再一次出现投资高峰,西南、西北率先,其他地区都有跟进,但投放总量、时间远远超出第一波段,从掌握的数据看,新增产能的释放要顺延到2013年,超出原预期的2012年。
产能过剩问题是目前市场的主要问题,产能过剩就意味着会使效益下滑,如何解决无亦乎两点:一是限产保价;二是优胜劣汰。中国水泥工业10年的发展就是充分竞争的10年,培养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而这一背景是成长中的市场。
中国区域大,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去年长三角市场的经验是:面对过剩的产能形成共识,控制现有产能发挥,稳定市场供需关系,维护市场合理价格;东北地区两年前是最差的市场,目前成为全国最好的市场;陕西在去年年初走低,价格降到全国最低价,本地大集团已控制了75%熟料产能,今年年初已“提前”回暖。
看看解决产能过剩的轨迹:
2007年,中国建材进入东南三省一市,经过3年,2010年取得了市场初步整合的效果;
2011年,在南方、海螺的引领下,长三角企业存大同求小异,市场在产能过剩的巨大压力下,效益有所突破;
2012年,应该有信心化解市场的压力,对于市场处于不景气,海螺郭景彬有他的座右铭:信心。他之所以有信心,关键是海螺有实力。
限产保价是避免同业恶性竞争,获取合理利润,保持产业健康的发展;优胜劣汰是产业进步的动力;两者都是市场整合中的手段,如何运用,就要把握政策取向,市场机会和企业自身能力,市场是变化的,同样一个华东市场,上升期造就了海螺,下滑期成就了中国建材,这就是企业在市场中成长的写照。
市场会发生很多变数,需求下滑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但“稳中有进”是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方向,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水泥工业发展密切相关,4万亿投资进入尾声,水泥需求必然回落,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而处于高位的产能并未随之而去,而新增的产能还在释放,尤其是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所以如何控制熟料产能的发挥,进行有效的市场整合是“十二五”水泥产业和企业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它关系到产业进入市场成熟期如何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对于过剩的产能只有通过控制、减量、甚至淘汰,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就是企业对过剩产能进行博弈的一个过程,在不同的区域和阶段,会采用不同的手段,但目标是一个,产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保持行业的健康发展,水泥产业的价值回归是当前行业发展的主流,谁也不愿去打价格战,尤其是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都不愿挑起全面价格战,这只能两败俱伤,但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小区域、阶段性的价格战是难免的,也不必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因为市场不是一家所垄断的。竞争是市场永恒的主题,市场的竞争推动产业的进步。但竞争不是目的,为社会和客户生产更好的产品,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 ·2013-2017年中国微晶玻璃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防水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年中国Low-E玻璃市场调研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粉末涂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门窗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广东省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湖北省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安徽省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河北省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重庆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钢高速扩张自吞苦果 深陷钢铁业...
- ·三季报大面积亏损 钢企挣扎“过冬...
- ·红木家具终端市场需求不足 行业生...
- ·行业洗牌告一段落 四大类家具新姿...
- ·低价怪圈扰乱瓷砖市场 坚持品牌发...
- ·LED何时才能走出传统灯具的影子
- ·天然石材业洗清不白之冤
- ·地板行业只有环保才能真正得到突...
- ·国际回收局称今年上半年全球废钢...
- ·大品牌主动降价掀起价格战 或将加...
- ·邓伟:亿阳集团领军人
- ·李非列:“飞尚系”的幕后成长史
- ·尚吉永:领航万达与世界同行
- ·欧亚平:叫板李嘉诚的神秘客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黄世再:十年打造大中华广场
- ·李仙寿和他的昱辉神话
- ·杨文龙和“闪亮”的仁和
- ·草原赤子连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