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宜家遭模仿挑战部分代工厂自立门户建家居连锁
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 “宜家压榨代工厂”事件,又有了新动向已经与宜家断绝了合作关系的数家代工厂“自立门户”,与多方投资人联合投资开办了嘉宜美家居连锁商超。嘉宜美的第一家分店已于9月16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对外营业。
昨日 (9月19日),嘉宜美投资创办者之一的曹跃伟向《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证实了近期外界的一些说法:“今后一定时间内,嘉宜美将学习宜家模式,并筹划未来3年在全国范围内扩张至200家店。”
他称,从长期来看,嘉宜美将通过差别化、本土化的方式与宜家家居竞争。无论在销售价格和销售渠道上,嘉宜美都会比宜家更有优势。目前已有不少宜家代工厂转投嘉宜美。
嘉宜美执行董事李俊明则向记者透露,在发展初期,嘉宜美将先避开宜家,在宜家并未涉及的城市内迅速布局。
至于后期是否会进军宜家目前已经进驻的城市,还要看前期的“造化”。
部分代工厂“投靠”嘉宜美
不少宜家前代工厂参与投资、供货的嘉宜美品牌开张,迅速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据《华夏时报》报道,由云南省嘉宜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第一家嘉宜美家居连锁商超已经装修一新,蓝色的基调、商场内的产品摆设以及部分已经上架的家居产品,与宜家商场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李俊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创立嘉宜美品牌的投资人有不少是宜家之前的代工厂,耐力木业董事局主席曹跃伟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投资人由国内家居零售商、制造供应商、商业地产开发商等三方力量组成。
事实上,与投资人相比,嘉宜美的供货商与宜家的关联更为密切。“嘉宜美的供货商跟我们一样,都是宜家的前代工厂。”曹跃伟告诉记者,“目前有十几家宜家前代工厂为嘉宜美供货。”
这正是创立嘉宜美的初衷之一,李俊明坦言,在宜家苛扣代工厂利润之后,各家代工厂都需要“活路”。
中投顾问建材行业研究员邹明晓表示,我国家具卖场普遍偏向高端市场,中低端市场空间大,是宜家能够立足的重要原因。
有业内人士则进一步指出,宜家在欧洲以低廉价格迅速占领市场。然而在中国,宜家不仅失去了价格优势,而且产品质量屡遭诟病。在此形势下,宜家却依旧拥有不小的市场,原因就在于宜家对产品有统一的设计标准,符合一部分消费者的需要。
对此,李俊明称,创立嘉宜美的另一个原因正是由于看到了目前家具行业的现状是 “两头大中间小”,即需求、制造数量庞大,但品牌渠道商则很稀缺。这是宜家能够在中国成功的原因,也是目前整个行业存在的商机。
李俊明表示,在发展之初,嘉宜美将学习宜家的经营模式和产品线组合。“今后我们的产品设计也是走简约和时尚的路线,并把握统一的设计风格。我们有专门的设计部门,并和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所在。”他称,由于宜家在中国的扩张速度较慢,他们将先通过迅速扩张的模式在宜家尚未布局的城市开业,从而抢占市场份额。然后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服务。
“宜家北欧式的产品不一定适合本土,我们将推出比宜家更适合中国人的产品。”曹跃伟说。
不仅如此,嘉宜美还在销售渠道上给宜家施加了压力。由于之前都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战友”,因此,嘉宜美与供货商的关系非常密切。“将来,还会有更多宜家目前的代工厂转投到我们这里来。”曹跃伟信心十足地表示。
但对于代工厂的具体名称、“投靠”嘉宜美的代工厂数量,曹跃伟则表示不便透露:“因为部分代工厂仍在为宜家提供产品。”但曹跃伟说,相比“老东家”宜家,嘉宜美将对旗下代工厂采用更高的收购价,但产品的售价将会更低。
宜家声称做好竞争准备
对宜家模式知根知底的代工厂创立了“新版宜家”,是否会对宜家的市场份额和供货渠道造成冲击?
对此,宜家方面称做好了竞争的准备。但当记者问起具体的应对措施,宜家方面仅表示将继续坚持在华的采购模式,拒绝评论个别商家的策略。
中投顾问建材行业研究员邹明晓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嘉宜美的开业对宜家的经营和市场份额造成影响和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嘉宜美与宜家进行同质化竞争,它们的产品类似、目标市场相同;同时,嘉宜美在价格和渠道方面占有优势,这会对宜家的销售和采购造成一定压力;另外,作为本土企业,嘉宜美对中国市场更加了解。
前不久,商务部和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联合发布了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该指数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累计为5539.3亿元,同比下降7.66%。小品牌撤场严重、出租率下降、招商遇困成为目前家居业的普遍现象。日前,就连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宝也宣布关闭在华所有门店。
家居业寒潮愈演愈烈,不少家居建材卖场面临窘境,同时面临家居行业巨头宜家的竞争,这不禁让人对嘉宜美品牌的前景产生了质疑。对此,李俊明表示,家居业遭遇寒流,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利润分配不均,销售商往往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剥夺了代工厂的正常利润,并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他坦言,目前大部分家居卖场都在“打折”,但打折并不是让利的表现,而是说明销售商的利润太高。
从长期来看,取得的效果往往不是扩大销售业绩,而是让消费者认为整个行业定价不透明。
此外,销售商过度扩大利润,还压榨了代工厂的合理利润。行业需要合理分配利润,让上游代工厂能够长期运营,也让消费者能够对整个行业产生信任感,这样才能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李俊明补充道。
- ·2013-2017年中国纤维板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木门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中密度纤维板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石材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人造板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石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3-2017年中国瓷砖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灯具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3-2017年中国陶瓷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3-2017年中国卫生陶瓷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钢高速扩张自吞苦果 深陷钢铁业...
- ·三季报大面积亏损 钢企挣扎“过冬...
- ·红木家具终端市场需求不足 行业生...
- ·行业洗牌告一段落 四大类家具新姿...
- ·低价怪圈扰乱瓷砖市场 坚持品牌发...
- ·LED何时才能走出传统灯具的影子
- ·天然石材业洗清不白之冤
- ·地板行业只有环保才能真正得到突...
- ·国际回收局称今年上半年全球废钢...
- ·大品牌主动降价掀起价格战 或将加...
- ·邓伟:亿阳集团领军人
- ·李非列:“飞尚系”的幕后成长史
- ·尚吉永:领航万达与世界同行
- ·欧亚平:叫板李嘉诚的神秘客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黄世再:十年打造大中华广场
- ·李仙寿和他的昱辉神话
- ·杨文龙和“闪亮”的仁和
- ·草原赤子连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