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整合成效不大钢铁业明年嫁接煤炭式重组?
毫无疑问,政府正在加速推进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明年,钢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甚至有可能复制今年强势推进的山西煤炭重组思路。
“不排除这种(煤炭式)重组思路。”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有工信部有关司局人士表示,由工信部牵头的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调整和修订工作已近收尾,参与编制的各部委都“同意下重手推动兼并重组”。
“我们判断,钢铁行业的整合有望像(今年的)煤炭(整合)一样。”光大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市场并购、行业需求及上下游议价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狠下决心推动钢铁行业并购”。
像煤炭业一样强力整合
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明年中国钢铁行业或将迎来拐点性的一年,而今年煤炭行业的强力重组,无疑给了钢企若干参照。
今年9月以来,山西省率先整合小煤矿,强硬政策直接导致民间资本一次性整体退出煤炭市场。随后,内蒙古、山东等煤炭大省也陆续传出“学习山西模式”的声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获悉,相关部委将于近日下发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相关文件,并试图将“山西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政府出台强制性政策也属于无奈之举。”有发改委研究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虽然山西煤炭重组引发了关于“国进民退”的巨大争议,但起码有效地推进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钢铁的整合进行了很久,至今没有多大成效,山钢重组日钢算是一个成功范本。”
光大证券方面最新的报告指出,不考虑淘汰落后产能,2010年钢铁产能将达到7.58亿吨,和5亿多吨的消费市场相比,产能过剩正在拉大。
“近年来,我国钢铁落后产能越淘汰越多的怪相不断在延续。”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情况乐观预计,2009年我国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甚至将超过1600万吨的计划额度,但产能过剩仍不断扩大,全年中国钢铁产能过剩超过1亿吨,2010年这一数字或接近2亿吨。
“主要原因还是政策效果不明显,很多钢企明里淘汰、暗地上马。”有业内专家表示,政策弱势导致表面上各地争相对落后钢铁产能采取行动,但具体产能并没有降低多少。
“政府已经关注到这些现象。”上述工信部官员表示,这也是工信部牵头调整和修订《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主要原因,“(各部委)都同意下重手推动兼并重组。”他同时也暗示,政府可能参考山西煤炭重组的一些思路。
“钢铁行业目前的确需要下重手推进兼并重组。”联合金属钢铁分析师张平表示,中国的钢铁产业走市场化的重组道路很困难,只能依靠政府强力推动,只有政府出面理顺了各方关系,接下来的整合过程才可能会相对顺利一些。
3年或淘汰近200中小钢企
“2010年将是钢铁企业的并购年。”光大证券钢铁分析师胡皓表示,目前我国的钢铁行业与上世纪70年代左右的日本相似,同样是产能过剩,特别是落后产能过剩,同样是出口导致与全球特别是美国产生了钢材反倾销等诸多贸易摩擦。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行业集中度,日本实现了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毫无疑问,中国钢铁业希望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按照发改委的计划安排,今年将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到2011年,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此举意味着中国钢企将在3年内淘汰超过1亿吨的钢铁产能。
“按照3年内淘汰1亿吨落后钢铁产能的目标,相当于减少近200家中小钢企。”姜谦表示,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但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中小钢企的规模可想而知。
实际上,正是中小钢企推动了今年钢铁产量的上涨。“一季度中国粗钢产量出现过剩局面,建议对中小钢企产量控制采取措施。”早在今年4月的一次行业会议上,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就明确表态。按照中钢协的部署,包括宝钢、武钢在内的72家中钢协会员企业3月都按要求减产,会员企业日产钢量从114万降到111万吨,但大量非会员的中小钢企的日产钢量,却从29万吨升到34万吨。
“中小企业是看利润而不是看要求进行生产。”世界钢铁资讯分析师张长安对记者表示,在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中小钢企生产的线材市场需求良好,自然不会降低产能。
“钢铁行业吃集中度低的亏太多了。”张平表示,集中度低一方面导致我国钢铁企业在参与包括铁矿石谈判等国际竞争中话语权不足,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市场调配,不利于落后产能的淘汰。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前十大钢企产能占全国总量仅42.5%左右,前五大钢企产量仅占28.5%,而韩国浦项制铁粗钢产量占该国总产量的60.61%,日本新日铁和JFE、美国钢铁公司、德国蒂森克虏伯等外国钢企的粗钢产量,至少占到本国总量的20%以上。
“中央政府早就意识到这点。”上述发改委研究员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推行的产业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包括国际竞争力和淘汰产能等问题,国内钢企的兼并重组也会因此而加速进行,“未来钢铁行业的落后产能将没有生存空间。”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钢铁并购属于国家大力提倡的产业结构调整之列,未来银行将加大对钢铁并购的贷款额度。”姜谦认为。
重组困难依旧存在
即便是像“煤炭式重组”一样出台强硬政策,钢铁行业的并购仍然会困难重重。
“‘山西模式’能在部分省区推广,是因为煤炭行业的区域集中度很高,政府的政策能够明令禁止。”上述发改委研究员表示,钢铁行业的区域集中度明显不及煤炭,实行跨省重组的难度相当大。“今年的主导重组仍旧是‘省内重组’,未来需要更多的跨区域重组。”
根据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到2015年,全国形成1至2个规模达亿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形成若干个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集团。
“仅靠‘省内重组’是不够的,跨区域整合是必经之路。”姜谦表示,从跨区域整合所遇到的阻力来讲,即便有政策的强有力支持,这条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联合金属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先后进行或正在进行的重大钢铁并购重组接近60次,51%属于跨省并购,其中近半数并购并不成功。已宣告夭折的并购则几乎全是跨省区并购,比如宝钢重组邯钢、宝钢重组马钢等焦点性重组。
“地方政府的意愿是导致收购夭折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员表示,如果说宝钢重组邯钢失败是因为河北省政府推动包括邯钢在内的河北钢铁重组,那么宝钢重组马钢失败则更多的是出于当地政府自身利益而否定了重组。
实际上,为了保障本省利益,很多省份也不愿意“外来户”进入本省重组。“各地方政府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为了避免被钢铁龙头企业收购,纷纷进行区域内防御性重组。”张平表示,除了已基本完成重组的河北钢铁和山东钢铁,目前潜在的区域重组还包括华菱钢铁收购冷钢,鞍钢收购东北特钢,以及太钢收购美锦钢铁、中阳钢铁等。
12月8日,陕西省发改委人士向记者证实,政府正在整合汉中钢铁、龙钢集团和略阳钢铁,以组建全新的陕西钢铁集团。上述3家钢铁企业2008年的粗钢产量仅308吨。
“‘省内重组’增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重组,并不能有效提升集中度,反而会造成市场割据,这势必阻碍整个行业并购重组的进程。”张平表示。
“2010年也许只能是一个过渡期,并不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姜谦对钢铁产业的“煤炭式”重组也不抱太多信心,“关键是看政府下多大‘狠手’。”
新闻链接
工信部就钢企生产经营准入征求意见
1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及能源消耗等作出规定。
此次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截止日期为12月16日。征求意见稿指出,高炉有效容积需达到400立方米以上,转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电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不含特殊钢电炉),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而此前的规定为: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以下高炉。分析人士表示,由此看出,对于淘汰400立方米以下高炉有望提前将近两年实现。
征求意见稿还指出,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有关部门不予铁矿石进口资质,铁矿石进口企业不予供应进口铁矿石。
兰格分析师张琳表示,产业准入条件主要侧重于节能减排,控制产量规模、装备规模、排污标准等。张琳认为,准入条件如实施将迫使小钢企要么寻求被收购,要么寻求横向组合,否则将被淘汰。这将迫使行业重组,优化升级,达到最优化资源配置。
原文发布地址:http://money.163.com/09/1210/04/5Q57IN7T00252G50.html(每日经济新闻)
- ·2016-2020年中国涂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玻璃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耐火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微晶玻璃(玻璃陶瓷)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塑料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2017年中国灯具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3-2017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太阳能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石材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中钢高速扩张自吞苦果 深陷钢铁业...
- ·三季报大面积亏损 钢企挣扎“过冬...
- ·红木家具终端市场需求不足 行业生...
- ·行业洗牌告一段落 四大类家具新姿...
- ·低价怪圈扰乱瓷砖市场 坚持品牌发...
- ·LED何时才能走出传统灯具的影子
- ·天然石材业洗清不白之冤
- ·地板行业只有环保才能真正得到突...
- ·国际回收局称今年上半年全球废钢...
- ·大品牌主动降价掀起价格战 或将加...
- ·邓伟:亿阳集团领军人
- ·李非列:“飞尚系”的幕后成长史
- ·尚吉永:领航万达与世界同行
- ·欧亚平:叫板李嘉诚的神秘客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黄世再:十年打造大中华广场
- ·李仙寿和他的昱辉神话
- ·杨文龙和“闪亮”的仁和
- ·草原赤子连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