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首部碳交易管理办法

【中国企业报】首部碳交易管理办法将出台 自愿减排碳交易迎来金秋

2010-10-13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经过一年多的市场探索后,我国自愿减排碳交易即将迎来真正的春天。10月6日,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天津会议上透露,《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 (暂行)》(以下称 《管理办法》)已经过反复修改,目前基本成熟,将“争取尽快出台”。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探索后,我国自愿减排碳交易即将迎来真正的春天。10月6日,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天津会议上透露,《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 (暂行)》(以下称 《管理办法》)已经过反复修改,目前基本成熟,将“争取尽快出台”。“该《管理办法》的推出意味着有关碳交易活动的准则上升到国家层面,这也为今后开展碳交易试点以及碳交易活动打下基础。”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指出,此项办法的公布有助于碳交易活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碳交易试点也将正式启动。据记者了解,中国将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探索碳排放交易,结合低碳试点工作,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交易制度和监管体系等。

  政策首次破冰

  专家分析称,因为没有碳排放的总量控制,我国进行碳排放交易的条件还不成熟,自愿减排碳交易就成为通向碳交易的必由之路。

  我国开展自愿减排碳交易的主要是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环境交易所,今年以来自愿减排的交易数量有所增加。即便如此,三地的环境交易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一般为交易鉴证、市场服务、公益服务等,交易的种类并不多,或者说,多样化的交易方式并没有完全实现,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交易体制的不完善。而业内期盼已久的管理办法的出台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据悉,《管理办法》具体包括监管主体、交易主体(买卖双方)、交易对象、登记注册系统、交易场所、第三方核证、减排量签发等内容,并对这些方面进行原则性规定。同时,中国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也将一并建立,以保证交易的公开、公正和透明,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处长王庶表示,交易市场存在制度不规范,减排量核证机构没有资质认定;信息披露平台尚未建立;各交易所委托不同的核证机构,采用不同的核证标准等问题。有鉴于此,国家发改委已从2009年起着手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召开了多次讨论会,根据各有关部门、地方发改委、交易所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

  分析人士指出,出台该办法的意义在于规范自愿减排碳交易活动。碳交易专家表示,尽管自愿减排占碳交易市场的整体比重非常小,但其意义重大,可以为中国真正的碳市场提供一个可参照的试验场,因此现在要将自愿减排市场交易培育起来。

  碳交易试点探路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9月29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们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建立了三个产权交易所,开展自愿减排的碳交易试点。”这一句话被看做是国家发改委对京津沪三个交易所在探索中国碳交易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可。

  在市场操作方面,京津沪三大碳交易所各自在自愿减排碳交易试点上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北京环境交易所推出了基于自愿减排交易的“熊猫标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推出了“上海世博自愿减排平台”,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建立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服务平台并启动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已开发出二氧化硫、碳中和、合同能源管理以及能效交易等四大类交易品种,广州环境能源交易所也将发起设立公益性的广州碳中和基金。

  除了自愿减排的碳交易试点外,我国正酝酿在部分行业和省份试点推出碳排放交易。据了解,中国将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探索碳排放交易,结合低碳试点工作,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交易制度和监管体系等。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近日公开表示,中国将在5年内试点推出碳交易。

  引人注目的是,8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刚刚宣布“五省八市”作为低碳省份和低碳城市试点。分析人士指出,试点省份和城市获准试点碳交易的可能性比较大。作为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天津市组织制定了 《天津市开展碳交易试点方案》,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津渡在“中国碳市场未来之路高层论坛”上透露,天津市将争取开展自愿碳减排交易试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在行业间,电力行业特别是火电行业或将成为碳交易试点的突破口以及重点发力对象。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说,首先,电力行业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其次,电力行业的计量体系足够完善,相对容易解决碳交易中的核证、计量问题。

  原文发布地址:http://gjjl.cenn.cn/info/nid_39275.html (中国企业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