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VC行业 产能过剩

【法治周末】VC行业从争相上马到产能过剩 出台政策迫在眉睫

2010-10-13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目前,VC药企进入疯狂降价阶段。行业的盲目扩张,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然而,VC药企的转型之路非常艰难,一旦停产将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如何规范行业发展?出台政策迫在眉睫。

  东北制药(000597,股吧)近日宣布,根据公司全年生产经营计划安排和BRC(英国零售商协会)认证工作需要,开始对公司维生素C(下称VC)的主要生产线进行停产检修,预计停产检修时间为45天左右。

   VC是目前全世界产销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泛的维生素产品。我国是全球VC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但目前主要VC药企却都进入减产或停产的状态。

  据记者了解,今年1月份,VC的国内销售价格为每千克75元,到9月初已经跌到每千克37元。2009年全年出口均价为每千克10.2美元,从3月开始出口报价一路下跌。

  截至记者发稿,主要出口企业出口报价已经跌破每千克5美元。

  由于东北制药选择停产检修的时间正好为VC市场价格走低时期,鉴于VC药企有以限产、停产保价的传统,有人认为东北制药此举为停产保价。

  一业内人士指出,为了防止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现象,药企每年都会对生产线进行检修。不过为了应对VC市场价格下跌,采取限产、停产措施也势在必行。

  我国的VC生产采取两步发酵法,原料价格较低,不仅使VC的成本较低,且对环境污染也小,鉴于我国VC药企的规模优势,曾经的巨头DSM(帝斯曼)和BASF(巴斯夫)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目前,我国的VC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制药、华北制药(600812,股吧)、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和鲁维制药5家企业手中。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行业研究员季序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五大VC药企巨头占据全球VC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VC领域具有一定的定价权。

  从“争相上马”到“产能过剩”

  价格跌落之前,VC行业出口价格高位运行长达一年半,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利润,使其扩产的欲望逐渐萌发。

  季序我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从2007年开始,国内药企进入一轮新的VC产能扩张周期。不仅VC龙头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一些中小药企也不断上马VC项目。

  据悉,VC五巨头之一的山东鲁维制药有限公司将原先5000吨的年产能扩充到15000吨,继而扩充到25000吨。

  郑州拓洋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华星药厂、山东润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宁夏启元药业等也都先后进入VC生产领域。

  宁夏启元药业技改部负责人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当初,启元药业之所以上马VC项目,一方面因为宁夏具备适合发酵的气候条件,另一方面则因为VC在药品中属于“长青产品”。

  据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已有和在建VC年产能综合达20万吨左右,远远高于国际市场对VC每年12万吨左右的需求量,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VC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价格下跌自然不可避免,而这也影响到了VC五大巨头的经营利润。

  东北制药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约1.71亿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的3.17亿元同比减少46%。东北制药方面也表示VC市场价格下跌是重要原因。

  10月11日,华北制药宣传部工作人员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也称,“VC市场价格的下跌,已经使得VC原料药对集团的利润贡献率降低”。

  对VC五巨头而言,过分倚重VC业务,也使得制药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些药企一方面通过深加工,增加VC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推动企业的战略转型。

   有资料显示,石药集团VC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5万吨,由于原料药的利润越来越低,石药集团维生药业于2005年投资1.1亿元建设VC衍生物生产线。石药集团在战略品种VC系列中,包括VC原粉、VC钠、VC钙、VC颗粒等20个品种,产品结构体系更为多样化。

   VC停产代价大

  限产、停产保价对于VC药企来说,并不是第一次。

  2006年,由于VC价格已经接近或低于成本价格,华北制药集团下属子公司河北维尔康药业、江山制药、石药集团的维生素药业相继停产。作为VC行业的巨头,其停产、减产行为直接改变了短期内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也的确带来了VC市场价格的企稳回升。

  目前,由于VC市场价格一路走低,国内VC药企基本都进入减产、停产状态。

  此前,有媒体称,华北制药旗下的维尔康药业也在考虑停产或减产。对此说法,华北制药宣传部工作人员10月11日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未作正面回应,只是说:“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

  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西药部主任乔海利曾指出,“VC市场能够处于高位,是缘于生产企业的理性和克制”。

  华北制药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每年7至9月是VC产业常规停产检修季节。而通过停产检修,调节生产节奏可以使VC的供给和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的平衡。

  而一些中小企业只看到VC市场价格高企即将带给企业的巨额利润,对投产、扩张产能的风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季序我指出,五大VC药企经过多年的积累,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由于国外客户更看重药品的质量,对价格的敏感性较弱,五大VC药企的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

  VC停产,对企业来说实属无奈之举。

  新进入VC行业的药企一方面要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人才、采购设备,还要建立销售渠道,同时为符合国家环保部门制定的相关排放标准,投入大笔资金进行环保治污,这一切对新进入者都是非常大的考验。

  鉴于目前VC市场价格的一路走低,山东润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宁夏启元药业都选择了停产。

  中国化学(601117,股吧)制药工业协会资深专家俞观文称:“VC生产线不同于青霉素:青霉素的好处是其生产工艺与红霉素、利福平都基本相同,转产损失较小;VC生产设施则很难转产其他产品,一旦VC停产,企业付出的代价太大。”

  出台政策迫在眉睫

  纵观VC产业发展轨迹,可以看出,VC行业总是做着“复产-扩产-价跌-停产”的反复轮回。

  2009年底,发改委联合工信部两部委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我国VC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

  对此,郭凡礼分析说:“价格下跌时,药企就容易结成利益同盟,采取限产、停产措施,而在VC价格处于市场上升趋势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回报,一些企业就会抓紧复产、扩产。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也容易推动企业在市场向好时上马VC项目,这样一来,产能过剩就在所难免了。”

  企业盲目上马VC项目,最终因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下跌,不仅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压力,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在“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李宁宁明确指出,要将VC的生产纳入需要加强引导控制的产业中,同时表示,“发改委将会同工信部等有关部门,从行业准入、投资管理、贸易监管、违规查处等方面,研究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但他并未给出政策出台的具体时间表。

  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出了控制产能盲目发展的通知,严禁审批维生素的项目。然而,“2005年至今,各地药企VC项目不断上马,利益驱动消解了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

  据悉,发改委将在今年年底前制定出产业准入标准,根据标准审批和建设内外资新增VC项目,以应对VC产能过剩和价格不稳等状况。

  对此,郭凡礼说:“如何使限制产能的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地贯彻和执行,应该成为这次政策的重点。”

  华北制药上述工作人员称,他们也期待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使VC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更加规范、合理。

  上述宁夏启元药业技改部负责人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针对目前VC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是必要的,但是也不适宜“一刀切”。

  这位负责人称,就宁夏启元药业而言,上马VC项目是一种工艺探索。目前1000吨的VC产能,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而国家若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探索。

  原文发布地址:http://news.hexun.com/2010-10-13/125106273.html (法治周末)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