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电池

【中国联合商报】电池技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0-10-29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国汽车业“十二五”规划将新能源车列为中国汽车行业今后5年发展的重中之重,提出到2015年,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达到百万辆的目标。

  记者日前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中国汽车业“十二五”规划将新能源车列为中国汽车行业今后5年发展的重中之重,提出到2015年,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达到百万辆的目标。

  据介绍,在汽车业“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将以汽车电动化和动力混合化两大技术结合为标志,进行产品换代与产业升级。国家工信部最近宣布,中国未来10年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

  镍氢电池占主导地位

  随着国际油价上涨到70美元后,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开始显现。世界原油(81.84,0.41,0.50%)供应紧张,而且价格持续上涨,是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加速开发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直接动因。

  业内人士介绍,新能源电动汽车最主要的部件是动力电池、电动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而动力电池是技术门槛最高、也是利润最集中的部分。

  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部指出,新能源汽车对电池要求很高,必须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的性能,而且要求成本尽量低、使用寿命尽量长。目前,镍氢动力电池刚刚进入成熟期,是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所用电池体系中唯一被实际验证并被商业化、规模化的电池体系,全球已经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全部采用镍氢动力电池体系。目前,长安杰勋、奇瑞A5、一汽奔腾、通用君悦等品牌轿车已经在示范运行,他们采用的都是镍氢电池,不过电池主要来自国外采购,在运用上仍处于研发匹配阶段。

  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部认为,在镍氢电池领域,我国在技术和资源上均具有优势,其中,氢氧化镍性能世界领先,稀土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未来3年内仍将是新能源车的主流,之后镍氢电池技术将和磷酸铁锂、氢燃料电池三分天下,5年后将逐渐被锂电池及燃料电池所取代。电池巨头松下和三洋也均认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可能在2~3年内取代镍氢动力电池,主要原因是镍氢动力电池便宜安全,已经达到规模化生产。锂电池还有课题需要继续攻关,如安全性,因此商业化尚需时日。

  近几年来,我国的汽车锂电池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起步虽晚于日本,但发展非常快,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上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我国的汽车锂离子电池研发项目一直是国家“863”的重点项目,大部分材料实现了国产化,国内已自建和引进多条生产线,配套材料厂也有多个,均已形成大规模生产,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是产业投资推动。我国的比亚迪、万向集团、深圳比克电池、天津力神电池与美国迈尔斯的合资企业等都置身于锂电池的研究。不过,目前国内唯一掌握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组规模化生产技术的企业比亚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比亚迪纯电动车E6和混合动力车F3DM中已正式推出搭载其自主研发的锂动力电池。

  技术瓶颈还未突破

  数据显示,到2012 年,中国将形成5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以单车使用2 万元电池(综合考虑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平均水平计算,国内汽车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可达到100 亿元,相当于目前锂电池市场规模增长1倍。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 年,新能源汽车带动的全球车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超过2000 亿元。中国车用动力电池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1362.60,5.00,0.37%)时机。

  然而,尽管市场的热情很高,中国的动力电池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日前表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80%以上要靠进口。

  国家863 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预计,在电动车市场需求带动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在未来5 年内将超过200亿元。当前,国家已经明确了购买电动车的高额补贴。虽然对于消费者来说,补贴确实有诱惑力,但是购买后的风险却不得不谨慎。从电动车热销市场到政府补贴卖车不过短短两年,现在还没有哪个动力电池生产厂商敢拍胸脯说,自己的电池组已经越过手工阶段,进入工业化生产了。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是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从目前看,包括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以及纯电动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比较可行的技术选择。而在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当中,如果不能掌握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定将遭遇“天花板”。如此看来,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饱受业界关注的同时,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却正在遭遇“瓶颈”。目前,中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正极和电池隔膜,80%以上都需要进口。张小虞表示,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的高进口率,给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同时,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业所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也将日趋严重。中国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主任陈全世强调,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通过示范运营,不断扩大规模,通过规模化的应用提升电池技术、降低电池成本、完善相关技术标准。

  现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大多独自研发,经费有限,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合作,技术很难深入推进。另外,大批动力电池投资项目在全国各地大量启动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重复建设潮,业内亟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完善投资方向和渠道,通过推进共性技术发展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化早日步入正轨。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029/18528870642.shtml (中国联合商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