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煤焦 钢材

钢材出口后期继续上升空间有限

2015-05-25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焦煤:供给收缩成事实低煤价抑制国内煤炭产量煤炭行业中,固定资产投资从投入到最终产出需要3—4年。

  低煤价抑制国内煤炭产量

  煤炭行业中,固定资产投资从投入到最终产出需要3—4年。2009—2012年,受益于“四万亿”的强刺激,煤炭行业投资迅猛增长,其在2012年之后形成产量,进而冲击煤炭价格。2012年之后,受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的影响,全国范围内煤炭固定资产投资显著回落,国内产煤大省山西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13年开始转而向下。部分观点认为,按照煤矿的产量形成规律,2015年的新增产量仍然受到2012年投资高峰的影响,2015年煤矿的供给依然会巨量增加。

  笔者认为,简单地按照数年前固定资产投资来推断当前产量,存在一定偏颇。煤炭实际产量数据证明,该预估方法并不准确,长期的低煤价已经使得部分高成本矿退出市场,新增供给的释放也受到抑制。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8.7亿吨,同比下滑2.5%。2015年1—4月,原煤产量为11.5亿吨,同比下降6.1%,产量不增反降。

  从几个产煤大省的情况看,同样印证了煤炭实际产量低于原有预期。2014年年初,部分观点认为山西自2009年推进的煤炭资源整合基本结束,整合后的产能将在2014年逐步释放,按照2013年年底山西保留1060座煤矿计算,预计2014年全年山西产量达到10.2亿吨。然而,2014年,山西实际原煤产量为9.7亿吨,低于10.2亿吨的预期值。另外,2014年山西煤炭产量累计同比仅增加1.4%,远低于2013年5.3%的产量增速。

  分类型而言,2014年,山西地方煤矿、重点整合矿、国有重点矿产量分别为28838万吨、18123.8万吨和50707万吨,同比下降1%、增加17%和下降2%。重点整合矿产量增加迅速,地方煤矿、国有重点矿受制于成本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量下滑,这使得山西的新增产量低于市场预期。

  相比山西,内蒙古民营煤矿较多,其产量对价格的变化更为敏感。由于2014年7月煤炭行业限产政策出台,为了分析限产政策的影响,我们关注2014年1—7月的数据。2014年1—7月,内蒙古全区煤炭产量为53557万吨,同比减产4272万吨,降幅为7.4%。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为49941万吨,增产9085万吨,增幅为22.2%;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为1107万吨,减产3458万吨,降幅为75.8%;乡镇煤矿原煤产量为2509万吨,减产9898万吨,降幅为79.8%。对价格最为敏感的乡镇煤矿在行业限产政策出台前,减产接近80%。

  限产政策强化供给收缩

  低价限制了煤矿对产量的释放意愿,而行业限制产能政策进一步强化了供给的收缩。2014年7月以来,发改委连续召开煤炭行业脱困会议,提出控制产量、化解过剩产能、改进企业考核制度等多方面要求。发改委、能源局、煤矿安监局联合发文,要求遏制超产煤矿生产,要求煤矿原煤产量不得超过核定月度产能的110%,或者全年产量的1/12,上半年产量已经超过核准量50%的煤矿,下半年要严格控制产量,以保证全年产量不超标。按照核定产能计算,产煤大省山西、陕西、内蒙古超产比例均超过30%。

  部分观点认为,减产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很难达到预期。但笔者认为,能源局公布了各省的核定产能情况,使得限产有据可循。2014年8月限制产能之后,10月、11月、12月三个月,山西炼焦洗精煤产量环比均出现下滑。

  从上市公司的公告来看,主要产煤企业均有减产公告,其中神华集团宣布减产5000万吨、中煤能源减产2000万吨、同煤集团减产1000万吨。实际实施情况显示,2015年1—4月,神华集团商品煤产量为9230万吨,同比下滑11.3%;中煤能源产量为2772万吨,同比下滑30%,表明上市公司均按照前期公告进行减产。

  进口炼焦煤冲击减弱

  煤炭的黄金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增加,对进口炼焦煤的需求激增。但从2014年开始,炼焦煤进口量出现明显萎缩。2014年共进口炼焦煤6244万吨,同比下降17%,且全年进口量累计同比均位于负值区间。进口量回落贯穿全年,这也是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进口量全年负增长。2015年开年至今,炼焦煤进口量下滑的格局并未改观,1—4月,共进口炼焦煤1092万吨,同比下滑15.8%。

  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为国内炼焦煤的主要进口国。2014年至今,我国对以上各国的进口量都出现了明显下滑。2015年1—3月,我国对澳大利亚炼焦煤的进口量下降1.8%,对加拿大炼焦煤的进口量下降15%,对俄罗斯炼焦煤的进口量下降34%。

  进口焦煤大幅萎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进口倒挂,多进口多亏损,贸易商逐步退出外贸炼焦煤市场;其二,2014年下半年,为了进一步帮助国内煤炭企业脱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比如,恢复炼焦煤进口3%的关税,其对限制国外炼焦煤进口效果较为明显。

  港口库存方面,最新一期数据显示,京唐港、日照港、连云港、天津港炼焦煤合计库存为344万吨,接近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笔者认为,港口进口炼焦煤库存较低,说明外贸经营惨淡,贸易商一直在进行去库存操作,以降低囤货损失。

  焦炭:“去产能化”在路上

  开工率下降

  市场对于焦化行业的直观印象是产能过剩、行业利润差、对上下游溢价能力低。然而,我们回顾2004年之前的焦炭行业,会发现,炼焦行业毛利率维持在15%以上。

  炼焦行业毛利率与煤炭开采行业毛利率拉开差距发生在2004年,这与2004年焦化新增产能开始大量释放相匹配。2004年焦化行业新增产能9284.31万吨,为2000—2014年新增产能的高点。

  2004年开始,焦炭新增产能逐年增加,行业利润下滑,亏损企业数量不断上升。截至2015年3月,炼焦行业亏损企业322家,较2014年12月的299家增加10%。行业财务指标显示,2015年3月,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15%,较2014年12月的-12.33%继续下滑;炼焦行业销售利润率为-3.49%,较2014年12月的-0.37%有所扩大。

  多年的行业低利润,使得焦化行业在钢铁产业链中,首先进入减产、去产能阶段,其直接表现为焦炭产量下滑。2014年,全国焦炭产量为47691万吨,同比零增长。其中,3—11月的连续8个月内,产量累计同比增速都位于负值区间。2015年1—4月,全国焦炭产量为15012万吨,同比下滑2.3%。

  中小型焦化厂除了产销焦炭,还有粗苯、煤焦油、焦炉煤气等副产品为企业提供利润,大型焦化厂的化工产品链条更长。相关化工品副产品的价格波动,对于焦化厂利润率影响显著。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大幅下挫,WTI原油从2014年6月超过100美元/桶下跌至50美元/桶以下,2015年虽有反弹,但截至5月20日,WTI原油主力1507合约仍未回到65美元/桶的水平。与原油大幅下挫对应的是,焦化厂的副产品价格重挫,直接导致焦化厂利润下滑。根据调研的情况,以往副产品对于吨焦生产的利润贡献可以达到130—150元/吨,而当前已经下滑到100元/吨以下。

  在焦炭和副产品价格均走低的双重打压下,焦化厂采取降低开工率的方式减少焦炭生产,以规避亏损的进一步扩大。目前,产能小于100万吨的焦化厂,开工率为68%;产能在100万—200万吨的焦化厂,开工率为69%;产能在200万吨以上的焦化厂,开工率为80%。与之相比,去年同期的开工率分别为76%、73%和85%。分区域看,华东主流焦化厂开工率已经从去年同期的86%下降至73%。

  焦化厂面临销售压力

  焦化厂降低开工率,焦炭供给量下降,钢厂焦炭库存位于低位,部分观点认为,当前焦化厂并不存在销售压力,甚至认为钢厂对焦炭的补库预期将推动焦炭价格上涨。当前钢厂的焦炭库存确实位于较低水平。最新数据显示,华北钢厂焦炭可用库存为7.8天,去年同期为8.8天;华东钢厂焦炭可用库存为13.8天,去年同期为19.4天。不过,笔者认为,钢厂对焦炭主动采取低库存管理,只能说明钢厂对焦炭后市并不看好,并不能作为钢厂补库的理由。钢厂对焦炭的囤货量下降,使得焦炭需求较以往更为疲弱。

  港口数据可以进一步验证焦炭销售不畅。天津港是北方焦炭集港南下或者出口的主要港口,当销售情况良好时,天津港的焦炭库存下降较快,而当销售不畅时,焦炭往往会在天津港堆积。最近半年的数据显示,焦炭库存在2015年2月13日为113万吨,最新一期库存数据已上升至204万吨。库存量不断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焦炭价格在这半年里不断下滑。供给量下降,库存反而积压,说明需求下滑的幅度远超供给收缩的幅度。

  钢材:市场遭遇“黑五月”

  房地产市场未加快钢材采购节奏

  钢铁行业是焦煤、焦炭行业的直接下游。粗钢产量可以近似地对应焦煤、焦炭的需求量。2015年2—4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5%、-1.7%和-1.3%。粗钢产量下降,直接导致钢厂对原料端焦煤、焦炭需求下滑。

  钢材需求下滑与宏观经济走势是相匹配的。“新常态”下,GDP增速下降,原有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被打破,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新开工等与用钢量密切相关的数据均走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0%,较1—3月回落1.5个百分点,创下2000年12月以来的最低增速。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由1—3月的8.5%下滑至6.0%,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7.3%。

  前期,市场有观点认为,连续降息、降准带来的宏观利好会对钢材市场形成提振,但我们的实地调研表明,工地依然面临回款不顺畅的问题。从工地的施工进度来看,也不存在赶工期、加快进度等情况。施工方在货款无法按时回收时,不会加快对钢材的采购节奏。

  截至上周末,全国螺纹钢、线材、中板、热轧和冷轧五大品种库存总量为1330.10万吨,周环比降幅为1.73%,同比降幅为13.05%;全国主要城市螺纹钢库存为637.45万吨,周环比降幅为2.50%,同比降幅为14.87%;全国热轧库存总量为288.30万吨,周环比降幅为0.74%,同比降幅为13.08%。各大品种库存量同比继续回落,说明钢材市场去库存仍在继续,需求没有实质起色。

  钢材报价方面,进入5月,钢材报价不断回落。以上海螺纹钢为例,20mm三级螺纹钢报价从一季度的高点2480元/吨下跌至最近的2220元/吨,该价格已经低于3月初的报价。3—5月是钢材消费的传统旺季,如果在开工旺季钢材价格难以得到需求的支撑,那么在随后的淡季,钢材价格必将进一步下滑。

  出口存隐忧

  2014年,我国净出口粗钢8420万吨,同比增加65.5%,而2015年1—3月,粗钢净出口同比增速达到67%。钢材出口大幅增加,缓解了国内需求不利的困局。但需要看到的是,在光鲜的出口数据下,还存在隐忧。

  钢厂为了保证订单和加快回款,出口价格持续低于国内报价,目前接单是以价换量。当前出口完全不是利润导向的结果,而是对国内市场订单压力的转移。

  从国外的反馈看,国内钢材的大量出口已经在国外市场引起反倾销调查。近日,欧委会发布立案公告,对自中国进口的螺纹钢启动反倾销调查。土耳其、墨西哥、美国等业界也采取了措施,要求限制进口中国钢材。从国际市场可以承载的需求看,短期内很难找到一个地区足够消化中国钢厂的过剩产能。钢材出口后期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