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西部战略规划全面启动

2015-07-16 中国建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西北,我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和内蒙古最西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但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

  西北,我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和内蒙古最西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但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沿海地区大批先进企业纷纷盯上西部市场这块具有巨大潜力的美味蛋糕。

  海螺集团进军西部开始于8年前,当时“海螺”已取得“巩固华东、拓展华南”的阶段性胜利,又恰逢国家西部大开发正快速推进,为了响应国家战略,同时完善自己的战略布局,海螺集团开始了征战大西北的新篇章。

  如今,礼泉、乾县、凤凰山、金陵河、千阳、平凉、临夏、哈密……沿着古丝绸之路,海螺集团在西北的发展已呈燎原之势,在西部水泥市场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为进一步了解海螺集团在西北的发展情况,6月中旬,记者一行3人踏上西行的列车,走进陕甘这片略显神秘的土地,见证了海螺集团在西北市场的迅猛发展。

  扎根陕甘人才布局行在前

  以往对西北荒漠广布、黄沙漫天、炎热干燥的印象,在到达目的地之后便被微凉湿润的风吹散而空。

  临夏海螺水泥总经理助理张圣源专程远道赶至火车站迎接。汽车在塬上急驶,车窗外陕甘地区的特色地貌飞驰而过,车内,张圣着“海螺”在西北地区的布局与发展,记者的思绪随着他的讲述回到当初陕甘地区“开疆拓土”的情景。

  平凉海螺是海螺集团在西北落下的第一子。8年前,满腔热情的“海螺人”从八方汇聚,投身到建设大西北的大潮中,在这苍茫大地,谱写了一曲“开天辟地”的赞歌。

  2008年4月,海螺集团决定投资15亿元在甘肃平凉扎根,建设2条日产5000吨的熟料、水泥生产线。这是“海螺”第一条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投建的生产线,从此结束了甘肃省没有5000吨大型熟料水泥生产线的历史。

  2008年9月,一期生产线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海螺水泥西部战略规划这幅长卷的全面启动。

  2009年10月,一期日产5000吨的熟料、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

  2010年4月,一期余热发电顺利并网运行,同年9月,二期生产线动工建设。

  2011年6月,仅仅用了9个月,二期5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顺利建成,创造了西北地区生产线建设时间最短的纪录。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被当地政府赞誉为“平凉速度、海螺速度”的平凉海螺如同璀璨的明星在西北大地冉冉升起,成为当前甘肃省产能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紧接着,2009年礼泉海螺千万吨级水泥基地动工、2010年千阳海螺一期投产、2011年陕甘区域一次性并购重组陕西众喜水泥集团旗下4个子公司、2012年收购新疆哈密弘毅建材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开工建设临夏海螺……一座座新线拔地而起,一次次收购顺理成章。

  从2008年到2013年,“海螺”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以星火燎原之势在西北区域已横跨陕西、甘肃、新疆3个省区,拥有了9家子公司。

  问起当年事,那些参与建设的“海螺老人儿”眼中流露出的是感慨、怀念和自豪。在西北区域从一家公司逐步发展到九家公司的几年中,4000多“海螺人”在偏远、高寒、高海拔、酷热、沙暴等重重考验中度过了一段段极其不凡的峥嵘岁月。

  今年5月,平凉海螺再度传来喜报:销售水泥、熟料50多万吨,实现利润3500万元,创公司建成以来最好历史记录。作为海螺水泥实施西北战略的第一个子公司,作为西北地区发展的旗帜和领头羊,平凉海螺不但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成绩,同时还承载着区域发展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人才的重任。几年间,为“海螺”的发展壮大输送了数十名中高层管理人员、上百名技术管理骨干;陕甘区充分发挥着自身的造血、输血功能,为“海螺”在海内外生根开花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同员工们座谈时,听到不止一次的“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远在西北的企业,人才招聘是个不小的问题,而“海螺”却不用发愁,在华东、华南,有许许多多的员工主动申请调到陕甘区域就职,原因很简单:这里是他们的家乡。都说“下棋看三步,谋事早三年”,“海螺”在人才的布局上大约超前了5年。早在2003年前后,“海螺”开始从西北地区大量招收大学毕业生并分配到各地分公司工作,当“海螺”的西北战略开始实施时,那些曾经的新人早已发展为各部门的业务骨干。于是,回到家乡,建设美丽家园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在4天的采访中,记者见到了一大批从“海螺”各地分公司回到西北家乡的青年人,他们成为“海螺”西北战场不可限量的中坚力量。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